
冠病疫情暴發後,航空業受創,隨著新加坡疫苗接種率逐步上升,政府正在探討和一些風險程相近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旅遊通道,讓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抵境後只須接受頻密檢測,無須隔離。
長期的邊境管控將影響新加坡經濟,新加坡須想辦法重開國門。政府正在探討和一些風險程度與新加坡相似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旅遊通道,讓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抵境後只須接受頻密檢測,無須隔離。
《聯合早報》報道,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8月6日)在記者會上說,新加坡作為小又開放的經濟體,長期的邊境管控將影響新加坡經濟。
以更頻密的檢測取代
「要是生意人無法出國見客戶,公司將無法發展。要是員工無法進出新加坡,跨國企業會覺得難以在這裡投資。這種情況若持續,我們創造工作和賺錢的能力將嚴重受挫。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重開國門。」
他說,新加坡已向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一些省份、汶萊和紐西蘭等開放,讓旅客入境新加坡時無須履行居家通知。他希望不久後,這些地方也能向新加坡旅客開放,建立互惠旅遊廊道。
針對美國和歐盟多個國家已允許新加坡旅客入境後無須隔離,王乙康說,新加坡則要決定是否做好準備回以相應安排。除了要評估風險,交通部也要討論運作細節,包括承認彼此的疫苗證書等,這些工作已進行了好幾個月。
「好消息是,當中一些國家已達到較高的接種率,也顯著降低了感染率,我們因此計劃和一些國家地區開通旅遊通道,讓完成接種的旅客進出兩地時不用履行居家通知,而是以更頻密的檢測取代。」
工作小組聯合主席財政部長黃循財提到,新加坡會先和風險程度與新加坡相似,且疫情受控的一些國家地區展開相關討論。至於何時或同哪個國家落實特別旅遊通道,交通部會在準備好後公布細節。
郭雯欣:不急當先鋒部隊
公眾郭雯欣(27歲,資訊科技執行員)說,為完成接種的旅客開設特別旅遊通道是重開國門的一個好起點。但作為休閒旅客,她不急於做先鋒部隊。
「除了隔離,我還會考慮其他方面,包括我要是感染冠病或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醫療費用誰來承擔,還有抵達目的地後,我是不是可以自由行動,外出要不要戴口罩等等。」
可選擇居家通知隔離
另外,從本月20日晚上11時59分起,來自澳洲、奧地利、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挪威、韓國和瑞士的旅客要是完成接種,可選擇在他們的住所履行14天居家通知,但必須是獨自居住在自己住所,或只與同樣得履行居家通知或擁有相同旅遊史的家人同住。這些旅客在入境前21天,必須是未到訪其他國家或地區。
所謂完成接種,意味著須完成輝瑞/復必泰(Comirnaty)、莫德納疫苗或其他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緊急使用清單冠病疫苗的所有劑量,並等超過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