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開公司容易嗎?

2023年05月04日   •   5301次閱讀

作為新加坡本地一位執業註冊會計師,想要跟讀者們分享一下,在新加坡註冊公司有哪些普遍存在的誤解,以及怎麼樣去應對。

首先,我認為在這個市場裡,對於潛在的外國客戶而言,現今最大的誤解就是:通過開新加坡公司進行移民。雖然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有很多客戶通過在新加坡開公司,僱傭本地人,為新加坡經濟發展作了貢獻,在申請永居身份時得到了批准。但是事實是:新加坡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任何量化政策。相關政府在進行審核時,是在當時客觀情況下考慮當時國家社會發展需求,行業需求,再加上對於個案的具體考量,來做決定。所以,大家不管聽到或者看到廣告如何保證,都不能相信:只要能投資多少資本在新加坡開公司,僱傭多少本地人,盈利到多少,就一定在一段時間後拿永久身份這樣的承諾,也不要有這樣的期待。

我建議:大家決定在新加坡開設公司時,還是把注意力放到評估這個公司對於自己整體生意的幫助,以及本身生意的市場規劃和利益成本考量。因為,在你努力一段時間後,如果你覺得這裡依然很適合你,你提出移民申請,得到了批准,那非常好,但如果沒有如願以償,至少你的生意得到了發展,公司可以長久運營下去。關於申請永居身份,你可以在以後的更長的時間之內再提交申請,畢竟在經濟上你這樣做已經沒有問題了。

第二個誤區是:新加坡很有效率,註冊公司很快成本也很低,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先把公司註冊好,以備以後可能的需要。但是事實情況是:在新加坡註冊公司確實可以做到很快,成本也不高。但是它需要每年的一些最基本的打理費用,例如向政府部門(ACRA)做年度的報告, 稅務的上報,雖然這些費用很低,也可以由客戶自己去做,操作也很方便快捷。但是我在執業中發現,很多前來尋求幫助的客戶,因為忘記做這些事情,而收到了政府的罰款,尋求我們的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只能是幫客戶向政府寫信以尋求罰款的免除,並幫客戶處理好延誤的事務。

所以針對這一個誤區,我建議:在決定註冊新加坡公司之前,應該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對於每年應該完成的維持公司的事務和相關的成本,要做到心裡有數。切記一點公司並不是註冊好就放到那裡不用管了,即使是你不使用它,也得需要主動去確保已經履行好所有的義務。

第三個誤區是:在新加坡生意很容易做。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新加坡總體來說廉潔有效率也親商,但是競爭也是很大的。在2023年3月底,新加坡公司總數目為57.6萬個,比2020年1月底的51.9萬個,三年多的時間裡增長共11%,其中新公司成立數為21.1萬個,公司註銷數目為15.3萬個,所以,我們看到這段時間內,41%的新公司成立,但也有29%的公司註銷。圖一為大家顯示了不同的行業里在這段時間的新公司成立數目和公司註銷數目情況。如需具體數值,可留言或私信。

數據來源:新加坡ACRA網站和作者整理製圖

第四個誤區是:只要我投資的這個行業在新加坡是賺錢的就行。其實也沒有那麼簡單。這需要了解你的資本架構。如果你的投資全是股權,沒有任何債務,確實只要資產回報率為正,問題就不大。但是如果你有借款就不一樣了。因為在新加坡本地,銀行利率一般情況下相對於其他國家較低,所以在本地取得銀行貸款的公司,只要資產回報率高過借款利率,公司整體是可以維持運營。但是如果你是在另外的國家得到的更高利率的貸款,拿來投資在新加坡,如果整體資產回報率達不到利率要求,就會出現槓桿情況下更大幅度的虧損(可能還會有一些貨幣匯率的虧損)。例如你自有資金10萬,借款90萬,資產回報率為5%,借款利率為6%,那麼,即便是總體資產回報為正的5%,你的回報還是-4%,但是你的本地的同行業競爭對手,因為是本地低利率貸款(低過5%),公司整體取得盈利。圖二是歷年新加坡各行業整體的資產回報率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絕大多數行業整體資產回報為正,但是也有少數時候某些行業回報很低甚至為負。如果你對此感興趣,想知道具體數值,請留言或私信。

圖二:新加坡歷年各行業整體資產回報率情況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最後,除了要糾正以上的一些普遍的誤解之外,我也建議大家,在決定要註冊公司之後,對接專業人員一對一服務時,請對方出示二個證件,一個是本人的專業證件,如註冊會計師證等,以確保為你服務的人是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第二個證件是申請代理人證書(FILING AGENT CERTIFICATE), 因為只有政府授權的FILING AGENT 才能夠代表某類客戶(有外國人參與成為股東或者董事的客戶)在指定的系統里提交信息,並代表客戶同政府負責人進行溝通。

作者:謝娜

FCCA,新加坡註冊會計師(CA),前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裁,現在為新加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螞蟻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