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機場引領亞太地區的航空復甦。截至7月第一周,樟宜機場每周乘客量已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約55%的水平,航空公司每周的航班也恢復到疫前的超過一半。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8月2日在國會回答議員蔡慶威(盛港集選區)和黃偉中(裕廊集選區)有關樟宜機場復甦進展的口頭詢問時,透露上述數據。

(檔案照)
易華仁也提到,截至7月,樟宜機場與108個城市有航班連接,連接點是疫前超過65%的水平。
機場復甦步伐 引領亞太地區
易華仁指出,世界各地的復甦不一致,一些更早重開邊境的航空樞紐,如那些位於歐洲、北美和中東的,復甦步伐較快。
其中,中東杜拜、多哈和伊斯坦堡航空樞紐的國際乘客量在今年6月前已恢復至疫前超過90%的水平,它們截至6月所銜接的國際城市也恢復至疫前的至少九成。
樟宜機場的復甦步伐雖暫不敵以上市場,但在亞太地區內,仍處引領位置。
易華仁說,截至6月,樟宜機場國際乘客量和城市連接超越區內主要的航空樞紐,包括仁川、香港和曼谷。航空旅遊需求依舊強勁,樟宜機場的復甦也將持續,並會在東北亞主要市場包括日本、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全面重開邊境後加速。
新加坡上半年迎來約150萬入境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2倍。新加坡旅遊局預計,今年到訪新加坡旅客可達400萬至600萬人次。
為確保樟宜機場能應付需求,尤其即將來臨的年底的旅遊高峰期,樟宜機場集團早前宣布第四搭客大廈將在9月13日重新投入運作,第二搭客大廈南側的離境廳也會在10月啟用。到時,機場每年可應付多達7000萬人次,即機場疫前約八成的營運能力。
不過易華仁坦言,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航空業在疫情期間流失了約三分之一的員工。除了招募新員工,業者面對的挑戰包括確保新進員工做好準備,勝任工作。
根據交通部7月數據,新加坡航空業人力已恢復至疫前八成水平。
易華仁說,綜合整個航空社群和相關夥伴的努力,新加坡會恢復能力,歡迎更多乘客和航空公司重返新加坡,並再次成為全球和區域首屈一指的航空樞紐。
文: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