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入籍或者在新加坡申請綠卡,大隊長是畢業之後就順利申請到了綠卡。但工作之後聽到很多朋友、同事會覺得疑惑:啥篩選條件也不說,也沒有個入籍考試,等待時間還特別長,明明做了很多準備,依舊沒有申請成功!
有人申請被拒後,再次申請一直沒通過。
想要申請新加坡公民,實在是太難了!即使你的配偶是新加坡公民,也不能保證100%拿到公民身份。最重要的是,申請被拒了,你都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但在剛剛的新加坡國會上,新加坡部長首次談到新加坡公民的申請條件,大家快來看看吧~
01 新加坡想要什麼樣的公民
反對黨領袖、部長現身說法
在2月27日的國會上,新加坡反對黨領袖畢丹星的一番話語,透露出了新加坡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新移民:
新加坡需要:
1. 真正了解新加坡,高度接納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人
2. 真正想要在新加坡生活的人
3. 已經在新加坡以永久居民(PR)生活了一段時間,證明自己已經融入新加坡的人
相對的,新加坡拒絕這些新移民:
新加坡拒絕:
1. 只看重新加坡護照的強大與便利
2. 看重新加坡擁有的安全穩定的環境
3. 貪圖新加坡有利於他們的資產和財富
4. 兒子不參加國民服役
5. 將入籍新加坡作為移民其他國家作為跳板
作為新加坡內政部代表的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同樣表示,新加坡在篩選新移民時,看重以下2個方面:
1. 主要看申請者與新加坡社會的融合度。例如:在新加坡有沒有親屬、居住時長、是否就讀新加坡學校、是否完成國民服役
2. 其次看個別申請者的經濟貢獻、年齡和學歷
另外,所有申請者必須完成「新加坡公民之旅」(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才能最終獲得公民權。

所以「融入」就顯得格外重要!只要你把自己當成新加坡人,在新加坡生活,像新加坡人一樣,基本就可以申請成功了。

02 流利的英文是否是必須?
不會說英語影響申請成為新加坡公民嗎?
也有人問:英語是新加坡的主流語言,不會英語就沒辦法申請成為公民嗎?
答案是,不影響!
作為全球第二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只會說中文一點都不影響在新加坡生活,路邊的牌子上也都寫著中文。
楊莉明在國會上回應畢丹星「將英語作為入籍條件」的建議時表示,沒這個必要。
首先,申請成為新加坡PR和公民的人,大多已經在在新加坡生活了好幾年,尤其是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其次,英語不流利的人群,以新移民或PR的配偶為主,除非新加坡不歡迎這些人,不然測試英語沒什麼用。
再次,不只是外來人口,就連新加坡公民,也有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但他們融入新加坡的程度,遠比一些英語流利的人要好。

所以,想要成為新加坡公民,英語並非是必須,融入新加坡社會比什麼都重要!
03 為什麼不想瑞士澳大利亞公開入籍條件
很多人都有疑問,法律公正嚴明的新加坡,為何在公民申請上,那麼保密,保密到你被拒絕了都找不到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都在期盼著新加坡調整公民申請方針,最好是向瑞士學習,改成入籍考試!這樣大家也能知道自己被拒的原因,下次申請也能有更大的成功性。
畢丹星也表示,瑞士的入籍考試,可以讓人深入理解地理、歷史、政治和社會以及人文與習俗等等,能通過的都是對新加坡有深入了解的人。

對此,楊莉明部長表示,入籍考試並不適用於新加坡!還列出了以下項弊端:
新加坡拒絕入籍考試原因:
1. 瑞士的入籍考試範本已經在網上流傳,申請者只要寫出正確答案就能通過考試,哪怕根本不了解瑞士社會;
2. 202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41%的瑞士新移民不把自己視為瑞士公民;
3. 面試時需要大量的人力,質量難以把控,容易參差不齊。
04 所以新加坡為什麼不公開申請規則呢
很多申請這表示,申請新加坡公民不難,難的是被拒之後永遠找不到原因。
但為何新加坡實行「保密制」,不公布公民篩選條件呢?楊莉明部長說出了原因:
1. 列出詳細的申請條件,申請者會有機可乘,導致一些不該過審的人通過審核。曾經就有人為了申請公民,提交假證件提高審批幾率。
2. 新加坡的公民和PR多來自鄰國(其實就是大馬),移民局一旦公開個別國家的申請條件和人數,很容易讓人濫用這些數據,影響兩國關係。

但不論如何,因為申請新加坡公民的條件隱藏在迷霧中,很多人不明不白地被拒絕了申請。
05 申請PR也是一樣的道理,融入為第一位
以上說法並不局限於新加坡公民申請,申請PR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從前文不難看出,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申請及遴選標準則主要根據他們是否把新加坡當作家園,以及能否融入和對新加坡做出貢獻。
作出貢獻其實不光是指高收入,可以是家裡有小孩能夠為新加坡的人口作出貢獻,可以是冷門行業人才能夠為新加坡未來發展作出貢獻,可以是熱愛公益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

通過此前新加坡發布的一些政策及人口簡報,大隊長總結出了那些容易獲批的申請的共同點:
第一:年齡主要分布在21歲到30歲(37.1%),其次是31歲-40歲(31.2%)。
第二:接受本地教育越早、越長,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身份。例如,在本地讀到中學以上的學生拿到PR的比例占到了84.3%。

顯然,目前新加坡對新移民的畫像,更傾向於年輕、有生育能力、高學歷以及重點行業的人才。(大隊長就是很早的接受新加坡本地教育,南大畢業,所以畢業之後就很順利的拿到了綠卡,從自己的申請經驗來說,有本地高學歷、在21歲-25歲中間,更容易獲得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