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舉行的人民行動黨幹部大會上,無論是李顯龍總理或是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用華語演講時都反覆提到:
政治競爭。
有趣的是,兩人對選民們的信心喊話,既主次分明又相輔相成。無論是演講時先以華語開頭的pattern、或是華語演講的時長(總理8分鐘、副總理4分鐘),甚至是切換語言時的標準動作的遙相呼應:舉起「魔法水杯」喝一口,都傳遞著一種「一脈相傳」的信息。
不過蟻粉們可不好亂猜測,以為下屆大選旋即到來,應該沒有你們想像中的那麼快啦。
現在執政黨與反對黨估計都處於提前為選民進行心理建設的階段。畢竟重要的話必須說很多遍,而且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重複說。
工人黨上周四(11月3日)不也推出了《後港》紀錄片的預告片,講述後港的歷史的同時,也不忘順帶「酸一酸」執政黨?
黃循財:行動黨將面對更激烈競選挑戰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也是第37屆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視頻截圖)
回到行動黨幹部大會。
雖然這是黃循財首次以第四代領導班子領軍人身份在大會上發言,但從肢體語言來觀測,他並不怯場,用英語和馬來語發言時,還不忘輕鬆開些玩笑。但是講華語時就顯得較為拘謹,甚至有些像文章朗讀,主要想傳達以下信息:
「我國政治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新加坡人希望國會有更多不同的意見,對執政黨提出有效的權力制衡。我們將會面對更激烈的競選挑戰,而我們接下來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贏得國人的信心與支持。」
「我深知自己在接棒之際,也必須面對眼前的各種挑戰。但是我有信心,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無論面對什麼挑戰,也能一一克服。」
「我向大家保證,我一定竭盡所能,為你們、為黨、為國家服務。讓我們一起加倍努力贏得國人的信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讓國人領悟到人民行動黨是唯一能帶領新加坡前進的最佳政黨。」
(視頻:黎曉昕編導)
李顯龍:行動黨不是包贏的

李顯龍總理也是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視頻截圖)
相比之下,總理演講時的措辭要尖銳許多,也解釋得更細緻。
「在新加坡,我國的政治還是長期穩定的,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一直保持低調。有些觀察家指出:人民行動黨無處可見,卻無所不在。其實,這是有利於國家的政治風氣。因為行動黨以民為本,專注於把新加坡治理好而不是操作政治。不過久而久之,在人民心目中,這產生了一些錯覺,以為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良好的政治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明白,很多政策是需要好的政治領導、好的政治團隊。」
「有些選民以為行動黨肯定會蟬聯執政,因此就利用選票向行動黨傳達信息,給我們的表現打分。也有選民把選舉當成是讓更多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的機會,而不在意行動黨是否會獲得強而有力的委託。他們認為,行動黨只要有足夠的議員組織政府,就可以繼續為大家服務。如果越來越多選民這麼想的話,更多選區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這一來,大家的選票就不僅僅是決定行動黨的得票率有多高了,也會決定哪個政黨將成立下一屆的政府。」
「其實,行動黨不是包贏的。每一屆選舉都是在決定由誰執政,選舉的結果會直接影響你我的前途和生活。因此選民關注的應該是:新的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治理好新加坡、照顧好大家?因此人民行動黨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爭取領導新加坡的委託,不然我們就沒有辦法落實幫助人民的計劃。我們為新加坡長遠發展做好的重大規劃,也就不能實現了。」
總理雖是華校生(公教),但副總理卻是英校生,駕馭華語的功力自然不如老華校生,還得面對發音音準的挑戰,但至少能將想說的講清講楚。兩人演講中的「淺淺」意思,選民們應該不難聽明白。
至於選民對兩人的華語演講是否「有感覺」,能不能引起共鳴?用條理清晰的邏輯堆砌出來的解說,是否能成功扭轉選民情緒上的喜惡或先入為主的觀念,唯有等到下屆大選才能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