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世界最輕並倖存的早產嬰兒,在疫情下於國大醫院出生,女嬰當時體重才212克,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年多後順利出院。
去年6月9日,本地剛剛度過冠病阻斷期,一個奇蹟在國大醫院誕生,寶寶的名字叫郭玉媗。
她的父親郭偉良和母親黃美玲是在本地工作的永久居民。除了玉媗,他們還有個四歲的孩子在馬來西亞。

父親郭偉良、早產嬰兒郭玉媗和母親黃美玲。(國大醫院提供)
他們原本打算回馬產女,然而黃美玲在孕期患上先兆子癇(一種孕期的高血壓症),入住國大醫院,並在懷孕24周零6天時接受了緊急剖腹產手術。孕婦一般在懷孕約40周才會誕下足月嬰兒。
由於早產,玉媗一出生就入住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她也出現一些併發症,需要依靠多種治療手段和機器維持生命。
所幸,積極、開朗又頑強的玉媗在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學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的照料下,對治療的反應良好,並於今年7月9日順利出院。她是住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時間最長的嬰兒,在那裡待了13個月。如今,她已經1歲零2個月大,並重達6.3公斤。
目前,她的健康狀況進展順利,雖然仍患有與極度早產有關的慢性肺病和肺動脈高壓,但相信她的情況會慢慢好轉。
根據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所負責的最小嬰兒登記處(Tiniest Babies Registry)玉媗相信是世界上最輕並倖存的早產兒。
據早前報道,世界上最小的倖存者在美國出生,體重為245克,僅相當於一個蘋果大。玉媗比此前世界上最小的倖存嬰兒還輕了33克。

相信是世界最輕並倖存的早產嬰兒郭玉媗,出生時體重僅212克。(受訪者提供)
玉媗一家在國大醫院家療儀器藉助計劃下,獲得援助。
該計劃旨在幫助無力負擔家庭治療需求的家庭。通過該計劃,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在經過正規使用培訓後,免費借用醫療設備。
該計劃迄今已惠及包括玉媗的八個家庭,預計接下來將幫助更多患者和他們的家人。
在該計劃下,玉媗獲得了氧氣濃縮器、家用呼吸機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儀以及其他輔助設備。
黃美玲說:「我們非常感謝國立大學新生兒加護病房團隊的醫生和護士對玉媗的細心照料。此外,我們要感謝眾籌平台、捐助者、親戚、朋友、同事和我們房東對我們的關心和鼓勵。」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學院新生兒科的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朱拜爾副教授說:「對於玉媗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我們感謝同事、捐助者的支持,為她的生存和成長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