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0%的小孩沒補習,新加坡總理「看不下」去了
· 新加坡家庭花在補習班的費用有11億新幣。
· 120萬家庭的孩子需要去補習中心學習,這個數字占新加坡家庭數量的90%。
· 新加坡介於13-19歲的孩子中,85%小孩每周要課外補習4小時以上。
在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只有10%的新加坡家長沒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
新加坡家長如此熱衷讓孩子參加各種類型的補習班,根本原因還是出在新加坡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和考試製度,孩子接受補習對很多家長而言增加了一份保障。

《聯合早報》就曾向新加坡家長統計過上補習班的原因,大部分新加坡父母給孩子報補習班,是因為孩子某一科目的成績不夠理想,在補習班針對性地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成績,從而提升整體分數。
而且,新加坡補習機構也非常會揣摩父母的心理,抓住了新加坡家長「kiasu(怕輸)」的心態。在新加坡教育部取消小學、中學的年中考試題後,補習中心看準了這個機會,推出了PSLE小學畢業離校考試模擬考、以及中學O水準模擬考試,雖然費用高達130元新幣,但也受到了很多家長們的歡迎。

畢竟,kiasu的新加坡媽媽在給孩子報補習班時從不手軟。有娃媽分享過,她家小孩備考小六會考的時候,每月花費的補習費用大概在1,700新幣左右。

這些被補習班「喂大」的孩子也讓新加坡孵化出越來越多的補習機構,各大商圈衍生成為新加坡版的「海淀黃莊」。比如,Parkway Parade一棟樓全是補習中心;United Square里的每個店都是圍繞孩子和陪課家長展開的;BuKit Timah Plaza商場裡有24家補習機構。
在這裡面,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老面孔,像學而思、新東方、豌豆思維、火花思維、方田教育、Vipkid、瓜瓜龍啟蒙等很多中國老牌或新興的教培行業都紛紛登陸新加坡。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新加坡補習機構的遍地開花,也在無形之中增添了他們的學習壓力和學習強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曾表示過,雖然做考試練習沒有壞處,但不宜過度。考試不是學習的一切,花點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不只是在學業上有所發展,也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才能在人生中取得成功。
就像那10%沒有讓孩子補習的新加坡媽媽,他們並不是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興趣愛好以及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上。他們會把補習的錢用在孩子的興趣愛好上,或者帶著孩子去各國遊學,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風物人情、不同的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見識和認知。

一位從沒有給孩子報過任何補習班的新加坡媽媽曾說過,補習可以錦上添花,但別讓補習成為孩子的負擔。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認清,補習班只是輔助孩子學習的工具,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以及行動力。
想讓孩子成績提高,或者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其根本還是應該增強孩子的自驅力。讓孩子變得喜歡學習,想要主動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樂趣,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該學習的時候好好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好好玩兒,這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也是將來他受用終身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