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中國新移民跟我們分享來新加坡的生活實際開銷,這個數字各位覺得高嗎?
她和她的配偶,男方是EP持有者,女方是DP持有者,是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去年年末,從廣州遷移到了新加坡,女方還在尋找工作。
每月固定花費:$2,715
租金:$1,700,租住的是一個13平米的組屋房間,沒有衛生間。
水電費用:$130,只在晚上開空調。
通信費用:$130,包括兩部手機的話費和寬頻費用。
交通費用:$100,只乘坐公交車、地鐵或者騎自行車,不打計程車。
食品費用:$550,一半時間自己做飯,一半時間在食閣吃飯,每月會去1-2次人均$20的餐廳。
健身費用:$105,這男方的健身房費用。
購物花費:$580
網購:$130,儘管新加坡的網購併不方便,但有些商品我們還是需要在網上購買,如海淘的護膚品、衣物和零食等。
實體店購物:$450,作為新移民,我們需要購買大量的生活用品,這個數字是我們過去7個月的平均支出。
其他花費:$1,820
娛樂費用:$670,包括每月購買1-2個PS5遊戲,看1-2次電影,每半年進行2次短途旅行,以及購買新加坡各景點的門票,這個數字是我們過去7個月的平均支出。
大額一次性支出:$1,000,雖然這是一次性的支出,但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例如:上個月報名參加了英語學習班,花費了$1,680(在新加坡,如果英語不好,很難找到體面的工作),還買了張惠妹、陶喆、Taylor Swift、劉若英等人的演唱會門票,這個數字是過去7個月的平均支出。
其他雜費:$150,儘管儘量使用電子支付,但在新加坡,仍有很多地方需要使用現金,因此每個月總會有一些無法追蹤的支出。
以上的支出並未包括我們在節假日給父母的費用,只是我們兩個人的平均每月生活支出,總計$5,115。
這個開銷是以前在廣州的3.5倍,但在新加坡,我們的生活質量卻明顯下降。
之前在廣州,在天河區租了一個100平米的兩室一廳,每月租金只有¥4000(新幣約$737),還有一輛代步車。在新加坡,我們的飲食選擇基本上只有自己做飯和在食閣吃飯。
儘管生活成本增加了3倍多,但我們的收入增長並沒有那麼多。
那麼 為什麼我們還要選擇來新加坡呢?
這是經過長時間權衡後的決定,主要有兩個原因:
1.在國內,無處不在的中年危機讓我們感到壓力重重,即使危機還沒有真正到來。
2.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考慮到未來升學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