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3日)中午,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在面簿帖文表示,新加坡的食物多數從國外進口,食物的來源廣泛,來自全球180個國家。

黃循財透露,本地農場也在國內產出更多食物,很多已採用新科技增加他們的產量。
黃部長說,這意味新加坡有多種選擇,確保食物供應安全又有保障。

前一段時間馬來西亞提出要限制對新加坡出口雞蛋,部長大人這番話,有意無意間提升了新加坡民眾的信心,畢竟雞蛋是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食物,來源充足才能保障供應。

截圖來自8頻道新聞
居然從180個國家進口食物,如此廣泛的來源渠道,難怪新加坡能成為名不虛傳的美食天堂,生活在新加坡的吃貨好幸福,整個一聯合國伺候著吃貨們的胃。

食物來源豐富固然是好事,但是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呢?
黃部長就此也專門表達道
農糧獸醫局人員會檢查國外的農場,認證他們的食品安全,新加坡的進口商也會確保食物通過可靠的供應鏈,安全進入新加坡。
最後他總結說,新加坡會一直有多種選擇,確保新加坡人享有安全及有品質的食物,保障食物供應不間斷。

黃部長可沒有吹牛。
新加坡食品安全全球第一
今年(2018年)《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的最新《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通過食物來源的可負擔性、可得性、素質和安全,衡量113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
新加坡首次榮登《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榜首。

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部門是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簡稱農糧局,他們是新加坡食品安全的守護神。
農糧局是食品安全的守護神
天剛剛亮,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的檢驗人員就開始為保障我們的食品安全而投入工作了。一般來說,在送測試樣品去實驗室之前,他們都會先在邊境檢查站和屠宰場等場地做每天的例行檢查。

所有的進口商品都需要獲取許可證。另外,養殖場和加工廠生產的肉類與蛋類以及其他產品都需要接受檢測認可。農糧獸醫局將探訪那些選定的場所來評估它們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標準。

每周一至周六凌晨5點開始,駐紮在農糧局的檢驗人員將對那些從馬來西亞西部運來、載有雞鴨或雞蛋的貨車進行相關檢查。其他的進口檢疫站也要做類似的各種檢查。
在大士,檢驗人員用手電筒檢查這些家禽的健康或死亡與否。此外,他們還將檢查所有貨物的許可證。例如,運輸的雞蛋必須持有信譽農場的許可證。

從這些家禽身上獲取樣本以檢測是否感染病毒,例如禽流感等。
獲取冰和肉類的樣本將用於測試如沙門氏菌這樣的致病細菌。檢驗人員還要確保,已被屠宰的雞身溫度需被冷凍保持在4攝氏度以下,以減少微生物滋生。

檢查冷藏箱是否變形或含有污漬。對溫度的檢查和監控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將紙箱貼上標籤進行標記,對進口要求進行核實並抽取樣品送化驗。至於肉類,檢驗人員需仔細辨別肉質是否變色、有無臭味或者癱軟與否。

農糧獸醫局的檢驗人員甚至還會去超市進行「臥底檢查」,併購買一些罐頭食品和奶粉回來再次檢測。

所有樣品都在農糧獸醫局實驗室進行相關檢測。例如,對家禽樣本進行致病菌如沙門氏菌的檢測;檢測會導致食物中毒的某些成分;以及檢測蔬菜中含有的殺蟲劑或農藥成分等。
農糧局的重要數據
新加坡的加工肉類產品從超過1000所企業引進;
新加坡的家禽和蛋類來自46座農場、133座養雞場以及55座養鴨場;
去年,一共有4批活雞被拒絕入境;
新加坡對超過600家屠宰場進行檢疫,其中不達標的含4%;
去年新加坡總共對超過8.8萬個進口食品貨物進行檢測,其中未達安全標準的小於1%;
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的獸醫公共衛生實驗室每年測試6萬個食物樣本
農糧局的未來變革 政府明年4月將成立新加坡食品局,接管農糧獸醫局、國家環境局和衛生科學局保障食品安全的職務,到時農糧局將走入歷史。受重組影響的員工約有1100多名,但各機構不會裁員。

新加坡食品局將由現任農糧局局長林國泰掌管。
這個法定機構,除了提供從農場到餐桌一條龍的食品安全監管,也會推動食品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等。

目前業者如果要同時提供中央廚房和自助餐服務,必須向不同機構申請營業執照,當食品局明年4月1日投入運作後,不僅程序將簡化,成本也會降低。
政府把食品安全看得如此重要是百姓之福,未來在新加坡將吃得更加安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