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循財於5月15日正式就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之前,他已經開始展現了自己的執政風格,隨著他和其他第四代(4G)領導人推動「前進新加坡」計劃,他們表現出更願意傾聽民聲,並可能會對現有的社會契約進行調整。

圖源:法新社
如果這是對當前挑戰的應對,那麼這與新加坡歷任總理領導風格的逐步演變是相符合的,反映出他們各自面對的國內外環境變化。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如此,歷任總理都共同關注經濟實用主義,預計這一核心方針將會持續。」
開國總理李光耀:威權主義的強者
新加坡於1965年獲得獨立,其第一任首相李光耀先生於1959年宣誓就職,已故的李光耀先生不得不處理從殖民主義到脫離馬來西亞的一系列有據可查的生存問題。

圖源:鳳凰網
獨立後,解決失業問題和提供基礎設施等艱巨任務隨之而來——所有這些都是在冷戰、越南戰爭以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之間的Konfrontasi的背景下進行的。
「時間決定了領導風格!李光耀受到生存的壓力和來自內部左翼派系的權力鬥爭。所以他從不被恐懼所驅使,而是一個目標,那就是專注於為新加坡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住房和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風格是在獲得完全控制權,必須在一個年輕的多元文化社會中建立民族認同,強調任人唯賢、實用主義和經濟發展。」
雖然他的政策將新加坡轉變為全球經濟強國,但批評者認為這是以犧牲政治自由為代價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李顯龍不僅成功地確保了新加坡的生存,也確保了新加坡的發展。
1965 年,開國總理說過一句名言:「100 多年前,這裡是一片泥灘沼澤;今天,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十年後,這將是一個大都市。所以,永遠不要害怕。「
第二代總理吳作棟:一個更溫和的政府
於1990年於新加坡經濟繁榮的時期,吳作棟先生接任總理,當時的新加坡人享有財富、安全和保障。
吳作棟實際上是將新加坡轉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稱的全球城市。在1990年代,全球化的主要時期,他就在那裡主導了這一過程,在各個方面都見證了新加坡巨大的繁榮。「在那段時期,房地產價值和工資可能增長了一倍。」

圖源:CNA
吳作棟強調建立共識,平衡經濟增長與社會凝聚力的必要性,例如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加強新加坡的「心臟」。1994年,當地作家寫了兩篇文章批評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及其執政風格,吳先生回應:她如果她想對政治發表評論,她應該加入一個政黨,她所寫的內容是不可接受的,在政治話語中是「越界的」。
然而,吳作棟也帶領新加坡度過了關鍵的全球挑戰,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9/11恐怖襲擊和同年伊斯蘭祈禱團襲擊新加坡的恐怖主義成為突出威脅,以及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爆發。
有學者評論,吳作棟先生的官僚出身使得他不如前任那樣具有個人魅力,然而說到底,與民眾的溝通才是關鍵,新加坡人民對吳先生的話語抱有信任。
在吳先生任職期間,李顯龍在內閣擔任高級部長,他很重要是很受重視,當然,新加坡下一任領導人李顯龍也是副總理。

圖源:鳳凰網
第三代總理李顯龍:關注社會和包容性
自2004年開始任職以來,李顯龍總理一直在應對美中緊張局勢的重大和持續挑戰,這種緊張局勢自2012年左右以來一直在升級。
作為開國總理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從小就接觸國家事務,並且「在政治上有一條超長的跑道」。憑藉這種高度的政治意識,他在向人民傳達他的政策方面很明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外交政策問題上。

圖源:CNA
李顯龍總理一直有動力更平易近人,更積極地了解人民。李顯龍與他的前任們的一個顯著不同點在於,他更加明白需要更透明地傳遞信息,並且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並且巧妙地通過社交媒體與公眾進行更開放的互動,他在Facebook上擁有170萬粉絲,在Instagram上有大約730,000名粉絲。「他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其中Z世代或千禧一代正在討論完全不同的話題。」
李顯龍更加重視社會政策和包容性,採取了諸如嬰兒獎金現金禮物和轉向每周工作五天等措施。他說他的政府必須「使天平向低收入的新加坡人傾斜」。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總理避免了以「歐洲人背負沉重的社會支出負擔」的方式直接提供福利,相反,倡導和塑造一種強調自力更生的獨特新加坡方法。2015年《福布斯》雜誌的一篇文章稱,新加坡「建立了一個替代歐洲式福利國家的替代方案」,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與他之前的領導人相比,李總理更願意將管理新加坡的任務委託給他的部長們,李總理本人曾說,「治理任務變得更加複雜和緊張」,因此需要調整其政府結構並建立政治領導層。在全球化、快速的技術進步和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中,我們還必須應對生活成本、住房負擔能力和移民政策等問題。」
第四代總理黃循財接棒
下周黃循財交接棒新加坡第四代總理,現任總理李顯龍將繼續擔任內閣高級部長,黃循財稱此舉是新加坡的長期傳統。
早期的種種跡象表明黃循財會「聽取各種觀點和觀點,對不同的想法保持開放態度」。2022 年 6 月,在他晉升為副總理後不久,他啟動了 Forward SG 演習,可以被視為更新新加坡社會契約的嘗試,這與之前旨在收集反饋以為政策提供信息的公眾諮詢計劃形成鮮明對比。

圖源:CNA
新加坡政府將社會契約定義為人民與人民之間就各自扮演的角色和責任達成的隱含協議,這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黃循財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包括收入不平等和階級鬥爭;社會流動性和包容性、環境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和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以及全球和地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觀察學者表示:即將上任的總理需要繼續促進創新和創業精神,同時保持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聲譽,否則「可能會引起公民的進一步憤怒」。
新加坡政治的海洋波濤洶湧,領航者黃循財正站在舵手的位置上。在國會這艘船上,他與普里塔姆·辛格等反對派成員的交鋒,不僅是力量的較量,也是智慧的鬥爭。他在財政預算案的辯論中提出的挑戰,是向人民呼喚,尋求他們對於國家財政方向的裁決。
黃循財的策略可能是謹慎而精明的,選擇在關鍵時刻發聲,以確保每一步都是穩健的。正如政治學者所言,新加坡需要的是能夠駕馭風浪、引領國家繼續前行的領導者。
在政治的大洋中,黃循財正努力成為那位引領航向的舵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