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日出台了一項新政策,禁止在境內通過名義僱主(Employer of Record, EOR)服務為外籍員工提供僱傭關係。這一政策的實施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外資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此前依賴名義僱主的服務來解決新加坡工作許可和僱傭相關的問題。隨著政策的變化,外資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同時也有其他合法的替代方案可供選擇,以確保其外籍員工的順利僱傭和留用。
名義僱主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特別是在新加坡這樣的國際商業中心。EOR模式允許企業通過第三方服務商名義僱傭員工不僅簡化了員工管理的複雜性,還可以規避某些僱傭法律的限制。在新加坡,許多外資公司依賴這種方式來僱傭外籍員工,特別是在無法直接設立法人實體的情況下。EOR服務提供商負責處理員工合同、薪酬、社保以及稅務等問題,而企業則專注於核心業務運營。

圖片來源:ST FILE
然而,新加坡政府對於EOR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合規性問題上。政府認為EOR模式可能被濫用,導致僱傭關係不夠透明,甚至可能存在違反移民法規的風險。新政策明確規定,新加坡的僱主必須直接承擔僱傭外籍員工的全部法律責任,而不能再通過第三方EOR服務來規避這些義務。這一政策的推出旨在加強監管,確保僱傭關係的合法性和透明性,同時避免濫用EOR服務帶來的潛在風險。
對於依賴EOR服務的外資企業而言,這一政策的影響不可忽視。他們必須重新審視現有的人力資源安排尤其是如何合法僱傭外籍員工。對於尚未在新加坡設立實體的企業來說,新的政策意味著他們將無法再通過EOR模式輕鬆進入新加坡市場。因此,尋找合規的替代方案成為當務之急。
新加坡政府雖然禁止了EOR模式,但外資企業仍有其他合法的途徑可以僱傭外籍員工。設立法人實體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在新加坡註冊公司,企業可以直接僱傭外籍員工,並且享受本地的各種稅務和法律福利。這一方式不僅符合法律規定,也有助於企業在新加坡市場建立長期的業務基礎。雖然設立實體涉及更多的前期成本和程序,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項值得考慮的戰略投資。
此外,企業還可以選擇與本地的專業服務機構合作,這些機構可以幫助外資公司完成設立實體的過程,並為其提供長期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例如,人力資源外包(HRO)是一個較為普遍的解決方案,它與EOR不同,企業仍需直接僱傭員工,但外包服務商可以協助處理工資、社保、稅務等複雜的事務。這不僅幫助企業合規運作,還減少了其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負擔。
新加坡市場的吸引力在於其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和穩定的法律環境。儘管政府加強了對僱傭關係的監管,但這並未削弱外資企業在新加坡發展的信心。事實上,新的政策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對透明、公正和合規性的一貫重視。對那些願意長期投資並遵守當地法律的企業而言,新加坡依然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市場。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諸多支持政策,鼓勵他們在當地設立業務實體。這些政策包括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以及快速處理公司註冊和工作簽證申請等。通過利用這些支持措施,外資企業可以更順利地在新加坡市場紮根,併合法僱傭所需的外籍員工。
對於外資企業而言,適應新政策的關鍵在於及時調整戰略,確保其僱傭關係符合法律規定。儘管EOR模式不再可行,但通過設立實體、與本地服務機構合作等方式,企業依然可以在新加坡順利開展業務,併合法僱傭所需的外籍人才。長期來看,這些調整不僅有助於企業合規運作,還能提高其在新加坡市場的競爭力。
儘管禁止EOR服務的政策給外資企業,特別是依賴EOR模式的企業帶來了挑戰,但新加坡依然提供了豐富的替代方案和政策支持幫助外資企業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順利僱傭外籍員工。外資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並積極應對新政策帶來的變化,以確保在新加坡市場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