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科學家研發硬幣大小微流控晶片 快速分離高純度血漿

左起:南大機械與宇航工程學院副教授侯翰偉博士、博士後研究員梁生元、研究工程師陸婉薇、陳篤生醫院內分泌科高級顧問醫生副教授Rinkoo Dalan。(圖: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研發一款硬幣大小的微流控晶片,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從血液中分離出高純度的血漿。
這個名為ExoArc的微流控晶片,只需一步便能在30分鐘內去除所有血細胞和超過99.9%的血小板。這比目前分離血漿使用的離心機快了一倍,同時分離出的血漿純度也更高。
博士後研究員梁生元是研究團隊的其中一名成員。他說,使用離心機分離血漿後需要由專業技術人員提取血漿,而血漿中仍可能殘留血細胞和血小板,這些物質可能會降解並釋出不必要的物質,從而影響診斷測試的準確性。
「我們的技術是可以在抽血後立即處理,不需要經過一連串的等候時間,而且全程都是自動化,可降低人工帶來的誤差,提高了整個過程的穩定性。」
梁生元也談到,新的微流控晶片能夠加速分離血液中特定癌症和疾病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如:游離在細胞外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分子和細胞外囊泡以便於臨床分析。
「細菌感染,好像敗血症當中的細菌量非常低,測不到,這個高純度的分離方式將有助於讓我們繼續探索這些高精密度的測試方式。以往需要很多天來測試的東西可以縮短,在當天知道(結果),讓醫生可以很快地給出治療方案。」
此外,研究團隊與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NCCS)、陳篤生醫院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臨床科學家合作,使用新研發的晶片和設備分析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血漿里的小分子核糖核酸,並發現在診斷第三和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方面能達到九成的靈敏度。
研究團隊未來的研究方向是通過這項技術進一步追蹤癌症患者的康復過程,以及劃分高風險群和低風險群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