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布的《2024年全球競爭力年報》顯示,新加坡超越瑞士和丹麥,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新加坡首次在67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這份報告通過評估67個經濟體在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建設等方面的164個競爭力指標得出結論。在今年的評比中,新加坡較去年的第四名上升了三個位置。

勞動力市場、價值觀與科技基礎設施全球第一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在臉書上表示,新加坡將繼續與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進一步改善並鞏固其作為商業、貿易、投資和人才中心的全球領先地位。報告指出,在宏觀層面,新加坡在勞動力市場、態度與價值觀以及科技基礎設施方面均排名全球首位。同時,新加坡在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分別從去年的第七位和第八位躍升至第二位,而基礎設施則從去年的第九位升至第四位。
在政策適應性、政府機構的有效性、透明度和信用評級等10個方面,新加坡在所有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此外,新加坡的商業效率表現尤為出色,在總體生產率、熟練勞動力的可用性、法規遵從性以及風險投資和銀行金融服務等九個領域,排名全球第一。基礎設施方面,新加坡在科技發展撥款、城市管理、科研立法和航空運輸質量等八個方面也位居全球榜首。
船隻停靠次數遙遙領先:新加坡港口穩居前列

與此同時,根據世界銀行與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發布的《2023年全球貨櫃港口績效指數》(Container Port Performance Index, 簡稱CPPI)顯示,新加坡港口在港口績效方面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8名上升至第17名。若以船隻停靠(port of call)次數來看,新加坡港口以6949次,遙遙領先在港口績效排名前十的港口。儘管近期新加坡港口出現擁堵和船舶等待泊位時間延長的情況,但受訪學者認為,這只是短暫現象,不會對新加坡有長遠的負面影響。
新加坡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羅慧善表示,這種情況並非新加坡獨有,其他區域港口也面臨類似問題。她強調,如果延誤只是暫時現象,從整體效率的平衡來看,對港口排名的長期影響微乎其微。新加坡港口最大的競爭來自區域其他港口和轉運樞紐,如上海的洋山港,它們憑藉高吞吐量、可擴展性和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角色,構成了對新加坡的主要挑戰。

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 Business School)競爭力中心主管兼金融學教授布里斯教授(Arturo Bris)表示,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將是那些能夠預測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同時又能為人民創造價值和福祉的經濟體。而在港口方面,新加坡繼續保持首屈一指的樞紐港地位,必須在港口運營效率之外,提供一系列海事服務,加強整體競爭力。通過不斷創新和提升競爭力,新加坡在全球經濟和港口績效方面的領先地位將進一步鞏固,繼續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