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歲的水翼風箏板名將墨士廉為新加坡在巴黎奧運摘得銅牌,不僅是時隔八年的獎牌,也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奧運得牌者。
這一切都讓墨士廉贏得無數掌聲,祝賀鼓勵話語紛至沓來,他回國後的慶祝活動更是排滿檔,要和所有新加坡人分享喜悅。
墨士廉的成就確實值得讚揚,也應該為他送上肯定的掌聲,但也得適可而止,而不是成了盲目吹捧。更應注意的是墨士廉的心態,畢竟是年少得志,在舉國為他歡騰之際,加上廣告商安排的眾多活動,在感受到國人源源不絕的激情鼓勵下,要如何調整心態極為重要。
他會把這些支持鼓勵化作動力,還是就此迷失初心,模糊焦點而失去在運動的努力專注度,都將影響這個青年的未來。
「血淋淋」的例子就是為我國摘下歷史奧運首金的約瑟林。
他在里約奧運奪金堪稱轟動全國,加上打敗美國「飛魚」菲爾普斯一眾知名對手,更游破奧運紀錄,都讓當時年僅21歲的他成為全球焦點,金牌的含金量十足。

約瑟林2016年的奧運蝶泳金牌,也是新加坡至今唯一的奧運金牌。(海峽時報)
這讓約瑟林如同國家英雄般凱旋,活動接踵而來外,廣告商也蜂擁而至。大家都以為他接下來能更進一步,不僅繼續為新加坡奪牌,也能繼續「力爭上遊」,繼續刷新百米蝶泳紀錄。
只是他並沒「撐到」下一屆的奧運,里約奪金後就無法游得更快,還在2019年表現驟降,到了東京奧運的衛冕戰更在預賽墊底出局。
再然後就是連東運會也沒好的表現,他反而爆出違例,更捲入大麻風波,最終選擇在今年4月宣布退役。
約瑟林「曇花一現」的速度讓人咋舌,但這也是年少成名的運動員的「通病」。
不少天才運動員在心智還沒成熟下就面對大家的歌功頌德,被「吹捧」得患上大頭症。或者是接到太多廣告後「不務正業」,見識了紙醉金迷後不再像以前那樣刻苦訓練,一旦迷失也就走上不歸路。
墨士廉在賽後接受媒體訪問時,突然拿出手機展示他在社交媒體上收到的大量留言。他說:
「對我來說,真正特別的是,我沒有發現一條哪怕是稍微負面的信息,所有的留言都洋溢著幸福、喜悅和自豪。」
這顯然是極其正面的反應,也是對墨士廉的莫大精神鼓勵,只是他仍得清楚不管受何因素影響,他在巴黎奧運的發揮確實沒有過往的好。切勿在太多鼓勵讚揚下「太感動」而忘了初心,忘了繼續追求自我突破,也忘了他賽後擁抱媽媽痛哭的不甘。

墨士廉在奧運會水翼風箏板決賽結束後,與母親丁慧卿緊緊相擁。(海峽時報)
也許你會說墨士廉是兩屆世界冠軍,見慣大風大浪,但水翼風箏板是小眾運動,他之前的成名關注度相對不大,如今奧運銅牌讓他初次感受到舉國支持和讚揚的力量,對他絕對是巨大的衝擊。
他更要了解新加坡一牌難求,就算原本期待的金牌變色帶來巨大的失落,但在「銅牌就是莫大的成就」下,正面鼓勵讚揚也就大量湧現,把酸民擠開。
君不見金牌至上的體育大國中國在無法稱霸巴黎奧運獎牌榜後,兩次掉杆的體操男將蘇煒德再次被網民網暴,銀牌也成了「罪大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