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求診女子在新加坡醫院對護士爆粗口,後果可能有多嚴重,結果出來了
近日,一名中國籍女子在新加坡對護士爆粗口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視頻中女子稱被「代駕」撞了,但在地上坐了20分鐘司機都沒有扶她和道歉,要求司機給她5000塊或者送她去醫院。
司機送她去醫院後,視頻女等了三四個小時。後來有人報警,說視頻女向醫院員工爆粗口。警察隨後到場。
警察不斷詢問「你有沒有對護士爆粗口」,視頻女一直拒絕回答,經過警察反覆詢問, 視頻女說:「你猜。」

過後調查官向視頻女解釋相關法律規定,並告知她被撞傷這起事故已經交由交通意外組處理,讓她建議她帶著傷情報告去警察局。但視頻女堅持說她無法前往警察局錄口供,還說「叫新加坡所有的警察過來」。
最後,調查官再次問視頻女是不是不要錄口供,她說對,不願錄口供,調查官也隨後離開現面。
視頻女回應並公布受傷照片
事後,視頻女也在微博給出了回應。在後續微博中說,怕被誘供做出對自己不利、對代駕司機有利的口供。但實際上,警察一直跟她說,自己是來調查「有無爆粗口「一事,不是調查車禍責任。不知為何視頻女認為是在誘供。
稱「被車撞了被怠慢了」「種族歧視是國際長久以來最常見的現象」「不管是華人還是華裔都不是好欺負的「……






視頻女也在微博發她腳受傷的照片。

網友質疑最多的幾個問題
這個視頻內容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新加坡眼」整理了網友質疑最多的問題作出解答。
問題1: 外國人可以在醫院看病嗎?
答:外國人可以在新加坡所有的醫院看病,因此針對視頻女說護士講「不是新加坡人不可以看病」,要麼是視頻女胡扯,要麼是護士在向她解釋外國人不享受醫療津貼,但視頻女誤會了。
視頻女說自己是領准證在新加坡工作的,按理說,不可能不知道新加坡不存在「外國人沒資格看病「這一說法。
問題2: 調查官是否有義務亮明身份?
答:需要亮明身份。在本次事件中,視頻女在拍視頻,警察要求她放下手機,她堅持拍,女調查官不可能在對方拍著視頻時向她出示證件,因為證件上有受法律保護不得外泄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且在場有穿著制服的警察,已經向視頻女說明女調查官的身份,所以,沒有理由懷疑女調查官的身份。
問題3: 被調查者是否可以拍攝
答:在錄口供時不可拍攝,不可拍攝任何人證件,除非對方許可。
問題4:醫院看病等待3小時合理嗎?
答:合理,新加坡醫療體系採用預檢分診制,當病人進入醫院急診不會馬上見到醫生,而是首先被詳細詢問病情,之後評估就診優先級,再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等待時間可能長達3-6小時。
如果報救護車送至急診可以之間見到醫生就診,這點不知道可不可以加進去=不存在。首先,非緊急病況救護車不會載,即便載了,所有病例到了醫院急診室都得先走分級檢查。
問題5: 調查官為何不調查交通肇事案件
答:新加坡警方辦案會有多個調查工作小組,視頻中的調查小組接手的工作為調查視頻女辱罵護士的案件,調查交通事故並不在他們的工作範圍內,因此視頻女始終強調的自己是肇事逃逸的受害者與調查小組負責的案件無關。
其實本次根本不是交通肇事。司機沒有逃,而且還送她去醫院。司機的身份是明確的。新加坡法律沒有規定司機必須送傷者去醫院,新加坡也沒有「給我$5000「這類私了辦法。
問題6: 新加坡辱罵護士具體違反新加坡的那條法律?
答:在新加坡,向公職人員或者公共服務領域員工,例如機場、地鐵、醫院、郵政局等等使用羞辱性、侮辱性或恐嚇性語言或舉動。罪名成立的話,可以被判每項罪名不超過罰款5000元,罰款不超過5000元及坐牢12個月。

類似案件被罰款
2019年,一名本地女演員向警察和地鐵工作人員爆粗口,被法院罰款3000新元。
2021年,一名英國籍男子醉酒之後,向警員爆粗口,被法庭判罰款3000新元。
同樣是2021年,一名57歲本地男子指丹戎巴葛集選區國會議員祖安清心沒有幫助居民,竟在議員走訪選區時對她大聲叫喊,還用髒話辱罵她,被判罰款1000新元。由於他沒錢繳付1000新元罰款,他將坐牢五天代替。
去年4月,一名33歲本地男子向環境部人員爆粗口,被法院罰款3000新元。
今年8月,一名美國籍男子在烏節路上的一家俄羅斯海南餐廳與一名男性員工發生衝突,大聲辱罵。他被控上法庭,本案目前還在審。
律師介紹,曾有個本地人在過兀蘭關卡時,看到人很多,當著ICA邊防人員面前說了一句「WTF「,被控上法庭。被告律師解釋,被告不是辱罵該官員,而是對排長隊的不滿和發泄。法官不接受這個說法,判罰款1500新元。從罰款額度來看,確實比其他直接向公職人員爆粗口的低一半。本次事件中,視頻女有無向護士爆粗口,目前並不清楚,但她自己的視頻清楚播出她在警察面前說了「tmd「三個字。如果要較真,這本身就足以被控上法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