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護者的煎熬無人訴 「有人幫忙你真的會很感激」

沖涼的時候哭一下就算了。我能夠跟誰講?跟80多歲的講啊?跟70多歲的講,還是跟自閉症的講,對不對?沒有辦法。
今年65歲的曾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也是一名看護者。平日除了照顧患病且行動不便的72歲丈夫外,也得看顧患有自閉症和輕度弱智的30歲兒子沈嘉偉,還有一個高齡89歲的母親和這一家子同住。
曾女士的丈夫沈先生原本是一名廚師,11、12年前被腳踏車撞倒後,因沒有妥善照顧,導致傷口發炎,經診斷後證實感染「食肉菌」,必須進行肌肉移植手術。
手術後,沈先生的行動能力受到影響,健康也每況愈下。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和兒子,大約五年前,曾女士辭去服務員的工作。
去年10月,沈先生心臟衰竭而昏迷不醒,開刀後修養約一個月才出院。那次之後,他的腿再也無法行動,日常生活更加依賴妻子。

曾女士(紫色上衣)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沈先生。(圖:何婷婷)
「上巴剎那45分鐘就是我的『假期』」
大約五年前,沈先生申請到兜售紙巾的執照以幫補家用。那時候開始,曾女士每天都的行程表瑣碎又緊湊:凌晨4點半起床準備早餐、送先生出門賣紙巾、7點45分出門找丈夫幫他換尿布,接著上巴剎買菜。
每一次購物,曾女士都會先寫好清單,動作快而利落;她告訴記者,她需要打包給丈夫跟兒子,然後趕回家照顧兒子,因此行動必須迅速。
人家做工累的時候還會拿假,去旅行鬆弛一下,我休假拿假就是早上去巴剎那45分鐘,那45分鐘就是我的休假日。
回到家後,曾女士也沒一刻閒著,得開始為晚餐備料、替回到家的丈夫梳洗、停好電動輪椅等。


曾女士(左)打包食物給丈夫(右)。(圖:何婷婷)

曾女士(紫色上衣)上巴剎買菜。(圖:何婷婷)

曾女士(紫色上衣)買完菜準備回家。(圖:何婷婷)

丈夫沈先生(右)剛回家,沈女士幫忙攙扶他。(圖:何婷婷)
兒子經常鬧失蹤
除了這些,獨子沈嘉偉還不時會離家出走或鬧失蹤,令曾女士頭痛不已。
「你沒看到他氣到他母親吐血的時候是怎麼樣的,他逃走過十多次,失蹤不回家。他不是不會回家,他是不回家。我照顧先生已經很累了,我還要到處去找他。」
曾女士憶述,曾試過帶嘉偉到商場逛街吃飯,也曾帶他到社工團體舉辦的保齡球活動,但兩次他都以上廁所為由藉機跑走。
「我站在廁所門口等他,他就從另外一道門跑掉,我就苦苦的在前面等,你知道那種心情嗎?那時候我真的很痛心很痛心。」
壓力大煩惱多 卻無人傾訴
看護著的壓力,沒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
「沖涼的時候哭一下就算了咯。我能夠跟誰講?跟80多歲的講啊?跟70多歲的講,還是跟自閉症的講,對不對?沒有辦法,天天難過就是天天過。」
長期疊加的煩惱和壓力,導致曾女士患上憂鬱症,但她卻沒有辦法棄家人而不顧。
「我現在連死都沒有權利,連生病都沒有權利,我還有什麼?我就想到如果我放棄我死了,他們怎麼辦?我就算生病腰酸背痛,這邊不舒服那邊不舒服,我都一樣要做每天的東西。」
三個月前認識義工團體
直到三個月前,情況有些變化。透過家庭服務中心和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NVPC),曾女士在一項名為「Giving Circle」的試點項目下,獲得義工的幫助。
Giving Circle的義工團隊一般由四到六人組成;這段期間,他們透過籌款或個人的人脈,幫助沈家添購了窗簾,以及適合沈先生使用的病床和尿片。
此外,義工團隊也進行籌款,替曾女士張羅除了政府資助金以外,未來一年半的生活費。不僅如此,他們也會跟曾女士和嘉偉做朋友,上門陪他們聊天、玩遊戲。
「對未來可以有點希望」
上周六(14日)就有一場沈家和義工聚會;據記者現場觀察,嘉偉一早就守在門口,為的就是等他的好朋友——八歲的小女孩Maxxine Megan Salvaña,來陪他玩「大富翁」。
女孩母親Michelle Salvaña受訪時說,女兒剛從菲律賓搬到新加坡,她特意帶孩子來做義工,一方面希望她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她多接觸新加坡社會。她說,幾次聚會後,女兒現在變得更有耐心,有時還會主動要求去找嘉偉玩。
另一名義工謝小慧則主要陪曾女士談天。她說,曾女士雖然個性很堅強,但同時也需要朋友和一雙聆聽的耳朵,而她樂意這麼做。


嘉偉(紅色上衣)跟義工一起玩「大富翁」。(圖:何婷婷)

義工謝小慧(右)陪曾女士(左)談天。(圖:何婷婷)

嘉偉(紅色上衣)一早就守在門口,為的就是等他的好朋友——八歲的小女孩Maxxine Megan Salvaña(紅色連衣裙)。(圖:何婷婷)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社區集體領導和夥伴關係高級經理李秀燕指出,組織義工團,就是希望集結力量,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大部分社工組織都有太多的家庭或是個案要去照顧,所以當我們有這個義工團隊來幫忙時,每一名義工有各自不同的網絡、不同的朋友、不同的資源,而當大家像這樣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有更好的方法去幫助一個家庭。」
曾女士也感慨道,自己從這群義工身上,感受到了未曾有過的溫暖。「碰到有人伸出援手扶你一把,那真的是很感激的。」
我對未來也有點希望,沒有那麼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