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子會提供假付款證明截圖來讓受害者以為他們已付款,並說服受害者向他們介紹的供應商付款或付訂金進貨。
(新加坡訊)冒充客戶聯繫餐飲、裝修、零售和服務業者下大額訂單還介紹供應商,自4月12日以來在新加坡已有至少60人上當,損失至少83萬1000新元。
新加坡警察部隊前日發文告提醒公眾說,騙子在這類騙局中會冒充客戶,通過電話或WhatsApp聯繫受害者。他們一般上會做出額外要求,或指定某種品牌,而受害者一般上不會有類似產品,騙子這時就會介紹假供應商給受害者。
在一些個案中,騙子會冒充學校等機構的老師聯繫裝修商前來油漆,或聯繫公司提供拍照服務。騙子則會要求餐飲業者提供一些額外單品,如特定品牌的酒水。
接著,騙子會提供假付款證明截圖來讓受害者以為他們已付款,並說服受害者向他們介紹的供應商付款或付訂金進貨。當受害者發現自己沒有收到款項,或騙子和供應商都失聯後,才警覺上當受騙。
《聯合早報》此前報導,騙子冒充華僑中學教師身份詐騙本地多家承包商,要求攝影和粉刷等服務,再藉機介紹指定供應商提供貨源。華僑中學已針對一系列冒充學校職員的騙案報警。
新加坡華僑中學過後在官網發布防詐通告,提醒人們提高警惕,若接到類似的電話,不必理會,也別接聽。此外,不要通過匯款公司、銀行或其他方式付款給來電者,也切勿提供姓名、身份證、銀行戶頭、信用卡信息和一次性密碼(OTP)等個人詳情。
新加坡警方也建議公眾,一定要確認和自己交涉的公司是否是正當商家,在與新供應商對接時,也不應提前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