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公布的結果,受訪年長者中僅有22%的人從事義工活動,多達59%的人從未當過義工。健康不佳和忙於家庭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阻力,約五分之一的人則是沒想過要當義工。
新加坡50歲及以上的年長者中,只有約兩成從事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當義工不僅能藉助他們的力量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他們也可以從中受惠,讓晚年生活過得更健康和滿足。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昨天就跟新加坡樂齡義工組織(RSVP Singapore)簽署諒解備忘錄,希望增加年長義工人數,第一年的目標是向三萬名年長者進行宣導。

14日也是樂齡義工組織第五屆全國樂齡義工月開幕典禮,文社青部長傅海燕致辭時說:「當義工也是活躍樂齡的重要部分,可以藉助義工活動讓年長者繼續跟社區保持聯繫,開拓他們的社交網絡,讓他們有方向感和歸屬感。」
她透露,文社青部和樂齡義工組織會與企業接洽,為年長雇員和社區夥伴進行配對。
去年8月至11月間,有1000名50歲或以上的年長者參與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National Volunteer & Philanthropy Centre)的樂齡義工調查。該中心每兩年會進行一次個人捐贈調查,這一輪的部分調查焦點放在樂齡義工課題上。
根據最新公布的結果,受訪年長者中僅有22%的人從事義工活動,多達59%的人從未當過義工。健康不佳和忙於家庭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阻力,約五分之一的人則是沒想過要當義工。
施比受更有福,這項調查也顯示,從事義工活動的長者中76%覺得身體健康,相較之下只有63%非義工那麼覺得。有84%的年長義工對生活感到滿足,非義工有76%。
九方式鼓勵年長者當義工
當義工也讓他們比較外向和善於交際,遇到困難時較容易找到可扶持他們的人。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知識、營銷和宣傳總監陳秀明說,捐款是年長者較為熟悉的饋贈方式,他們的生活重心放在其他方面,所以通常不會想到要當義工。
調查發現,可以通過九種方式,結合年長者重視的事情來鼓勵他們當義工。
譬如把義務工作變成家庭或是社交活動、讓他們在社區就近貢獻自己的力量,或是參加公司主辦的義工計劃等。
林立國(65歲)退休前是一家連鎖超市的營運經理。五年前,他參加公司主辦的義工活動,讓他愛上當義工,還把它變成退休後的生活樂趣。他如今是樂齡義工組織義工,是其他年長者的科技和數碼導師,平日也到樂齡活動中心幫忙。
林立國受訪時說,他是個在家待不住的人,平日幾乎每天至少花三個小時當義工。「看見其他樂齡人士在我的教導下從原本排斥到接受科技,這種滿足感是花錢買不到的。」
為了趁還有精力時完成想要做的事,曾麗(58歲)選擇在2017年提早退休。她打從念書開始就當義工,認為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得到滿足。她現也是齡義工組織義工。
她覺得,離開職場後需要找其他方式來充實生活,保有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