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對國民的叮囑:不可盲目消費,過日子一定要精打細算
這次講話一部分關鍵內容涉及到新加坡領層的權利交接——其實,早在多年前,李顯龍就明確表示,老李家不會再出現第三代總理了,自己干到70歲就退休(他是1952年出生的)。

演講的現場布置的很簡潔樸素
本次國民講話中,李顯龍對此進行了解釋。他表示,雖然疫情對新加坡政府的讓位計劃造成了延遲,但現在時間表已回到正軌。他希望在黃循財(現新加坡財長,祖籍中國海南)和第四代領導班子接班後,新加坡人民能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原訂是去年進行權力交接的
同時他還強調,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是信用,政府要贏得國民的信任,就必須兌現承諾,並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守護這份信用。
除此之外,講話內容更多的,就全都是各種家長里短了,內容和表達形式極為接地氣。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衣著樸素的老大爺,用柔和的語氣在對你進行事無巨細的叮嚀囑咐,甚至都細緻的談到了老年人住宅里的廁所扶手和淋浴座。
他叮囑的內容,大多跟政府面向國民發放的一系列福利和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有關。比如,新組屋分類和分配、養老問題、「保健儲蓄花紅」(政府為公積金餘額未達到基本存款的中老年公民的專項補助)和應對通貨膨脹的生活補貼等等。

總之,整篇演講並未體現什麼「宏大敘事」,也沒有畫餅,各項政策主要內容就是面向老百姓發錢、發福利。幾乎覆蓋了整個國民群體,從吃奶的嬰兒到耄耋老人應有盡有。
比如,夫婦購買組屋時的公積金購屋補貼、生孩子的生育津貼、兒童和少年相關的補助、年滿21歲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也有份,55歲以上的大爺大媽還有專門為其量身打造的養老福利。
相關的講話原文是這樣說的:
..現在是8月了,有現金補助,9月也有補助。10月是例行的U-Save水電費和雜費回扣、11 月財神爺真累了,先個請假,12月有現金補助,加上明年1月又有CDC購物券,讓大家可以買年貨準備過年...

那麼,按照咱們的邏輯,政府給新加坡國民發了這麼多補貼後,就應該趕緊鼓勵大家拿出積蓄買買,來刺激消費、繁榮新加坡經濟了吧。

然而,李顯龍在細緻講解了各種補貼後,馬上就開始苦口婆心地跟國民說——現在的世界不太平,新加坡是個小國,難免會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大家要想到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你們一定要有些積蓄,過日子應該精打細算,不可盲目消費,要降低不必要的支出,買東西貨比三家,儘可能的買到有折扣的商品。
李顯龍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們要減少生活開銷,在購物的時候也可以精打細算。很多家庭主婦、 Uncle 和Aunty都很懂得貨比三家,知道東西要到哪一家超市買,要在哪一天買,才是最便宜的。他們可以今天去職總平價,明天去昇菘,後天去Giant。一些人很厲害,會用應用程式例如 Price Kaki,或通過一些群聊,查看哪裡有最好的 「lobang」。如果你是建國一代、立國一代,或持有藍色的CHAS卡,星期一到星期五,去不同的超市,天天都有折扣。為了家庭,人們省錢不落人後,要買到最划算的日用品,而非那些不實用的東西,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錢包....
這言語間,像不像是你家裡的長輩們經常叮囑的那些話——要學會過日子,不要亂花錢,買一些沒用的東西…
當然,新加坡是個產業不健全的小國,主打外向型經濟,就算去拚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全國500多萬人瘋狂買買也不見得就能立竿見影的繁榮經濟,還容易把辛苦積累下來的家底給玩壞了。
大國的治理和小國的經營思路,確實是不一樣的。或者,你也可以將其理解成「資本主義在收買人心」。
但或許,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老百姓而言,當教育,醫療,住房這幾座大山的壓力逐漸減小的時候,消費可能自然就上來了,而非是通過外界千方百計「刺激」出來的。

消費,是為了我們能真正地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是一種從容的行為,而非單純為了消費而消費。
這點,李顯龍看的很清楚——老百姓的錢袋子都消費空了,對國家來說,未必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