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迅猛發展浪潮中,中國市場表現尤為搶眼,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接近4200萬輛,同比增長約50%,其中,中國占據了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同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顯示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強勁動力。

圖源:FACEBOOK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不僅在本土市場蓬勃發展,其影響力也輻射至國際舞台。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同比增長了25.7%。在這股全球電動化的潮流中,東南亞市場以其活力和增長潛力,成為了中國車企的重點關注對象。去年第一季度,東南亞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75%來自中國汽車製造商,這一數據凸顯了中國車企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新能源車企大量湧入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其市場動向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中國車企紛紛將新加坡視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新「福地」,期望通過這個窗口進一步拓展區域市場。

圖源:FACEBOOK
自2017年吉利收購馬來西亞寶騰以來,東南亞市場便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包括哪吒、比亞迪、上汽、廣汽、長安、奇瑞、極氪、小鵬等多個中國新能源品牌先後通過不同方式進入東南亞市場。
中國新能源車企以其快速的設計周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高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東協十國總人口超過6.79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5%,對於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這裡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新加坡在汽車消費理念、技術水平以及市場成熟度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成為國際汽車品牌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跳板。2023年,新加坡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增長了約50%,2024年這一增長趨勢得到進一步鞏固。新加坡陸路交通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新加坡新售車輛中,電動汽車的占比已達到三分之一。
新加坡有望成為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標杆
據《海峽時報》援引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顯示,新加坡有望在2040年成為東南亞電動汽車市場的領航者。報告預測,屆時新加坡乘用車中,電動汽車的比例將達到80%,為整個東南亞地區樹立市場標杆。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作為中國新能源車企國際化的「第一站」,其市場潛力日益凸顯。自2014年起,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車企就開始在新加坡布局,通過與本地機構的合作,逐步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地位。2023年,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電動車銷量奪冠,註冊數據達到1416輛。
除了比亞迪,蔚來、小鵬、極氪、歐萌達、東風、廣汽埃安等中國電動汽車品牌也紛紛登陸新加坡市場。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品牌在新加坡新註冊車輛中占比達到18.4%,顯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新加坡市場的強勁增長。
新加坡優勢與中國車企出海需求完美契合
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支持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的指導下,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推出了電動汽車路線圖,制定了明確的節能減排目標。2023年,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將最大的電動巴士訂單授予比亞迪和其他製造商,這是新加坡公共運輸電氣化的重要一步,也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國際擴張提供了助力。
新加坡在電動汽車基礎補能網絡的建設上也做好了充分準備。新加坡擁有東南亞地區最高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密度,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新加坡吉寶基礎設施部門旗下的Volt公司正在建設東南亞最大的充電中心,這將進一步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獨特的擁車證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普及。該制度鼓勵車主定期更換車輛,提高了汽車市場的流通活力;地理位置的優勢使得新加坡成為輻射東南亞市場的重要節點。中國新能源車企通過新加坡這個窗口,不僅能夠展示自身的創新實力,還能更好地拓展至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
新加坡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開放的政策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市場活力,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國際化的首選地。中國高端新能源車企湧向新加坡,是政策、基建、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領航者地位的生動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