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藉其地理優勢、開放的商業環境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國企業將其作為進入東南亞乃至亞太市場的橋頭堡。
根據聯合早報2024年2月的最新報道,新加坡總部企業達4200家,已遠超香港成為跨國企業在亞洲成立國際總部的首選。
合理的公司股權架構設計對於確保企業長期發展、資本運作的靈活性、以及最大化股東利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將分上下兩期為大家介紹,中資企業出海新加坡,股權架構分類解析。
本文字數:1549,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合理股權架構戰略意義
中資企業選擇在新加坡設計合理的股權架構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
1 稅收優化:

新加坡作為國際公認的稅務友好型國家,與全球多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中資企業通過新加坡控股公司進行海外投資,能夠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這些協定減少跨境交易的稅收負擔,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 風險隔離與資產保護:
構建多層控股結構可以將不同地區的業務風險隔離,保護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資產不受單一市場波動的影響。新加坡穩定的政經環境和健全的法律體系為資產安全提供了額外保障。
3 融資便利與資本運作:
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中資企業可以更容易地獲得國際資本的支持,同時利用新加坡的平台進行海外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加速全球擴張步伐。
4
國際形象與市場准入:
在新加坡設立公司能夠提升中資企業的國際品牌形象,利用新加坡的全球網絡和商業信譽,更容易獲得海外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為進入其他國際市場打下良好基礎。
5 運營管理與資源配置: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門戶,其地理位置優越,便於企業輻射周邊市場。同時,新加坡的人才資源豐富,能夠幫助企業建立高效的區域管理中心,優化供應鏈管理與資源配置。
6 合規與國際化標準:
遵循新加坡高標準的公司治理、財務透明度及合規要求,有助於中資企業接軌國際商業規範,為未來在全球範圍內吸引投資、上市等鋪平道路。
常見架構的類型
1.獨資企業或合資企業(Sole Corporate or Joint Venture)
2.投資控股公司架構 (Investment Holding)
3.進出口和跨境貿易架構 (Import-export and Trading Company)
4.資產管理架構&家族辦公室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nd Family Offices)
5.智慧財產權控股公司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 Company)
6.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Non-profit Organisation)
7.公共擔保有限公司(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8.紅籌架構 (VIE, 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獨資企業或合資企業
靈活運營,稅務優化,資金調配自如

獨資或合資控股結構是指一個或者多個企業股東來控股新加坡公司從而達到海外拓展、海外結算、稅務優化的目的。
其優點是各股東的公司承擔有限責任,運作模式靈活。
運營公司收入可以通過分紅回流股東公司,股東公司分紅無需二次徵稅,盈餘資金可以保留在海外帳戶,隔離或者延遲個人股東潛在的所得稅義務。
在此結構下,企業既能享受新加坡的稅收優惠政策,又能享受新加坡銀行和外匯結算體系的便利。
投資控股公司架構
控股為王,輕鬆管理,多元化擴張

設立控股公司,掌控具有特定目標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的股份。這類控股公司並不直接參與子公司的日程運營或與其進行交易,而是通過持有公司股份的方式,成為其權益的持有者。
其優勢在於控股公司的股權或董事變更,不影響各子公司結構且可享受子公司派息收入和資本增值稅的稅收豁免。
此外,控股公司可以通過收購夥伴公司的股份,成為其母公司並在子公司中持股並擔任董事,通過子公司來擴展業務,獲得更多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了解以上這些,可以幫助有意在新加坡設立公司的企業,選擇決策適合他們的股權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