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國以來華麗轉身,一躍從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如今的全球新興發達經濟體和中心城市之一。2019年11月,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三位;「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一位。
新加坡以持續發展和綠色宜居吸引著全球人才、企業、商旅和投資。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很小,但其卓越的經濟、文化、城市景觀,小中有大,璀璨不凡。
新加坡最大的景觀工程: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2005年,政府斥巨資10億元,請英國園林建築公司Grant Associates出了一套規劃方案,見下圖。

據說靈感來自新加坡的「萬代蘭」,設計師的手稿咱們表示看不懂,來點實景圖吧!
第一次見到新加坡這些奇異樹枝狀的景觀,感到壯觀、科幻,又好奇這造型後面的設計初衷,對應的功能,所以開始搜集一些資料嘗試走近它。

生態系統

大樹節能系統 正因為新加坡國土面積小,淡水資源不足,多為鄰國引進,同時排水也是頭等大事。濱海花園的整套循環系統使花園內每個部分的水資源都可以通過生物系統自我凈化,達到可循環利用的效果。

濱海南花園主要功能包括花穹和雲霧林冷室、擎天大樹、文化遺產花園、植物世界等。擎天大樹公園內共布置了18個樹形結構的建築十分引人注目,稱為「擎天大樹」。
擎天大樹的設計從熱帶雨林中的樹種汲取了創作靈感。大樹高度介於25至50米之問,是一座座垂直花園,通過垂直綠化展示熱帶攀緣植物、附生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令人驚嘆的生長能力。擎天大樹的「樹冠」白天可以遮陰。
夜晚,結台樹群進行五彩燈光和投射多媒體的主題展示。濱海灣花園中擎天大樹的垂直綠化採用的是垂直面板種植方式。這些面板可以移動或重新安裝,便於維護植物和更替植物種類。該系統設有智能控制的自動澆灌系統,採用微噴灌方式。


擎天大樹不僅具有賞心悅目的景觀功能,而且也具備很多其他的生態功能。花穹附近擎天大樹起到了植物冷室的排氣管道作用;
東側三棵大樹分別是園內能源中心產電的煙囪及收集太陽能;
在花園中心的 2 棵擎天大樹銜接著空中 128 m長的空中吊橋,是遊客的觀景平台,可從不同的角度欣堂濱海南灣花園的美景。
最高的擎天大樹頂部核心位置設有一個吧檯,顧客能夠在上面鳥瞰整個景區以及濱海灣周邊的景色。

此外,雲霧林雲霧林是濱海灣兩個冷室之一,冷室模仿了涼爽濕潤的熱帶山區與南美洲高海拔地區的氣候,擁有全球最大的室內瀑布,建築為鋼結構,造型具有仿生學特徵,如同海灣邊的貝殼。
為了保證冷室內部參觀效果,建築採用了縣掛式結構,通過拱梁縣掛建築的幕牆圍護結構。冷室內的植物種類繁多,包括了4百種,共8. 7萬株植物。
花穹是植物冷室,游容可在花園中巨大的半球形溫室里觀棠到超過 25 萬棵奇花異草,模仿了涼爽乾燥的地中海和半乾旱亞熱帶氣候。冷室中在不同觀堂區都設置了完備的自動講解系統,使其成為「植物博物館」。

除了永久性展示一些有趣的植物和樹種之外,花彎還會根據季節變化更替部分展示的花卉,令遊客一飽眼福。冷室的建立意味著新加坡可種植一些全新的植物。


文化遺產花園通過四座花園反映了新加坡四大主要種族的歷史和文化及殖民時期所留下來的遺產,印度花園:構築物及休息設施的色彩為粉色,沿路擺放的雕塑小品、裝飾圖案體現印度風情,以「蓮花」為元素,運用在鋪裝及小品的設計中。


還有中國花園:核心色彩為「中國紅」, 在景觀的設計上,運用了中式園林小中見大的理念,採用框景、借景、對景等手法,結合中式景石及石雕打造精緻園林,花卉元素為梅蘭竹菊、歲寒三友等。
這裡其實可以看到,面對複雜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新加坡卻創造了令全球矚目的現代治理模式。特別在多民族的融合方面做法和經驗尤其突出。
做法和經驗:
其一是府的精心運籌。
其二是創新的制度建設。
其三是有效的社區基層組織在推進名民族 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對於種族和諧的重視,可以說從娃娃抓起,每年7月21日是新加坡種族和諧日。當天,新加坡會有許多活動,讓學生明白種族和諧日的重要性。學生在這一天都會穿自己名族傳統服飾上學,體現了新加坡多元的種族社會文化。
新加坡的三大主要種族: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
其中我們華人占比多達76.7%、馬來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種族占1.5%。

不論是語言和食物,還是娛樂和節日,華族文化在新加坡社會占據最突出的地位。
大多數華族來自中國的福建和廣東等南方各省。
儘管他們的傳統文化已經與其他本地種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並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歡度春節這一傳統卻始終未曾改變;熱鬧的慶祝活動也讓人銘記身為華族的意義。
不同文化在這片熱土上相互交融,綻放出美麗的花。
《案例|新加坡:從「花園城市」到「花園中的城市」》| 非凡空間
《別OUT啦!新加坡已經不叫花園城市了! 》| 新土地規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