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商業評論》援引新加坡星展銀行(DBS)的數據,儘管本地物價增長放緩,且此前的市場下調導致人們對2019年年底的負通脹預期感到擔憂,但新加坡並沒有走向通縮。

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預期最初被下調至0.5%至1.5%,而此前的預期為1%-2%。在此之後的另一次下調是在4月,當時將核心通貨膨脹率預期從1.5%-2.5%下調到至1%-2%。
扣除私人住宿和交通成本外,8月份核心通貨頻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從1.9%將至0.08%,因為開放電力市場在全國範圍內推出,導致電力成本下降。儘管過去幾個月物價漲幅不大,但今年通貨膨脹率可能仍將保持正值。

新加坡星展銀行外匯策略師表示,總體通貨膨脹率將從今年預計的0.5%恢復到2020年的1.1%。今年前8個月,CPI和核心通貨膨脹率分別同比上漲0.6%和1.3%。它們很可能在接近官方預測區間的底部時結束。
作為對低通貨膨脹水平的回應,分析師們正在等待新加坡金管局(MAS)對貨幣的放鬆政策,以幫助放緩的經濟。
大華銀行(UOB)經濟學家表示,核心通貨膨脹率仍然持續略低於2%的中期歷史水平,這一事實可能會促使新加坡金管局在即將召開的政策會議上放寬對貨幣的放鬆政策。金管局將小幅調整名義有效匯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ge Rate, NEER)政策區間,從目前的每年1%調製到0.5%,中間值和寬度不變。

新加坡金管局不會放棄溫和且漸進的升值路徑,而轉向其政策區間。新加坡元的名義有效匯率也仍在其較強的區間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