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衛生部推出了私人醫生手術收費標準!
這是一套針對222種常見手術制定的收費標準表出爐,病人求醫時,
即日起可參考這套標準價目表,初步了解私人領域專科醫生的手術收費是否合理;
醫生制定手術費時,也從此有所依循。

其實,這樣的收費依據準則早在1987年就有了!
新加坡醫藥協會就有為私人醫生推出一套收費準則,
然而這套準則因牴觸競爭法而在2007年被廢除。
隨著近年來醫療費不斷上漲,業內對於恢復收費準則的呼聲不斷,
事隔10年,衛生部決定著手推出標準價目表。

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標準?
2007年至2017年間,私人醫院的病人住院平均總開銷每年增長9%,比公共醫院的4.9%增幅多出近倍。
這使得本地醫療與住院通脹在這10年間分別達2.6%與3.8%,兩者都比一般通脹率2.3%來得高。
對此,衛生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前天受訪時說:「本地社會老齡化,各種疾病的複雜性也不斷提高,醫療開銷必定隨之上漲。
我覺得推出收費標準將有助於控制私人醫療領域不斷上漲的醫療開銷。」
他也強調,收費標準是衛生部確保我國醫療可持續發展,且可繼續為國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的其中一個方案。

病人跟醫生探討手術費時,往往不清楚費用是否合理。
「希望收費標準能讓病人有一些概念,了解醫生的手術費是否合理。
若醫生所提出的價格偏高,病人可向醫生詢問價格為何比一般的高。
這之中最大好處是,整個過程變得更透明。」

他說,除了病人受惠,私人專科醫生也能根據標準制定手術費,在跟病人解釋時,可作為依據。
公眾可通過衛生部網站www.moh.gov.sg/billsandfees,查看這套手術收費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