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支持治療。患者常存在緊張、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應加強心理支持、疏導和相關解釋工作,根據病情及時請心理專科醫師會診並參與疾病診治,必要時給予相應藥物輔助治療。
(四)中醫治療。根據中醫「審因論治」、「三因制宜」原則辨證施治。臨床症見發熱者推薦使用升麻葛根湯、升降散、紫雪散等;臨床症見高熱、痘疹密布、咽痛、多發淋巴結腫痛者推薦使用清營湯、升麻鱉甲湯、宣白承氣湯等。
出院標準
符合以下標準可以出院:體溫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結痂脫落。
所以,相當於中國現在對於入境者是排查雙毒。
那新加坡呢?
很遺憾,入境者不僅不用排查新冠病毒,猴痘病毒暫時也沒有說要排查。

那麼新加坡有沒有可能採取行動,排查入境旅客是否攜帶猴痘病毒?
從目前來看,可能性還挺高。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新加坡衛生部在7月6日的通告中有額外提醒
官方將繼續密切監測猴痘情況,並根據需要調整相應準備和應對措施。
公眾也應該履行個人責任,如監測個人健康和保持良好衛生,特別出國旅行期間。應避免與其他已知或疑似感染猴痘的人密切接觸。
這就是在說,有必要就行動。

2)世界衛生組織將重新評估猴痘
6月27日,世衛曾就猴痘開過一次會議,評估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當時的討論結果是,還未構成。
但就在昨天,7月7日最新消息:
世界衛生組織委員會將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最遲於7月18日再次討論當前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是什麼促使他們改變主意?
據世衛統計,現在全球有58個國家通報了6000多起猴痘病例,分布情況如下
截止7月6日情況 但就跟前面提到的哈莉一樣。
很多患者存在被誤診,或者無檢測的情況,所以真實數字不曉得是明面上6千的多少倍。
世衛擔心有大量病例沒有被發現。


全球猴痘病例分布圖 所以,他們決定再次評估猴痘。
如果這一次,猴痘被列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那麼一向跟著世衛風向標走的新加坡,採取行動可能性很大。
這個參考2020年對新冠的態度就知道了。
3)新加坡同性戀群體規模並不小
猴痘不是同性戀疾病,但這次從歐洲開始爆發的非典型猴痘多發於同性性行為也是事實。
這裡澄清一下,本文沒有影射哪些群體。
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18日,新加坡粉紅點活動時隔2年後重新舉辦。
這個為新加坡LGBT群體(男同、女同、雙性戀、跨性別戀的統稱)發聲的活動,有千人出席。

圖源:mothership
現場是這樣的。


圖源:mothership
巧合的是,6月18日屬於新加坡這起本土病例的推測感染時間範疇內。
且芳林公園的粉紅點活動,參加對象僅限新加坡公民跟永久居民。而首起猴痘患者是馬來西亞籍(且不清楚性取向)。
所以病例到底跟這次活動有沒有關係,不知道。大家記得以衛生部通告為準,咱不傳謠。
只是說,如果同性性行為是猴痘傳播的高發途經,那麼至少在新加坡,確實值得引起警惕。
所以總結上述,如果新加坡出現第二起、第三起本土猴痘病例,再加上世衛重新定義猴痘。
那麼,新加坡預計很有可能會跟中國一樣,邊境加入排查猴痘病毒的程序。
回顧下衛生部長王乙康的最新發言,他指的是新冠疫情,第5波新冠疫情,新加坡將會靠醫療能力來度過。

原話是這樣:
新冠疫情就像是騎腳踏車下坡。左剎車是能減少病毒傳播的安全管理措施,右剎車是降低傳播和重症的疫苗接種。
雖然有這兩個剎車器,下坡路上的腳踏車還是會高速向前,所以只能依靠醫療能力這個「緩衝墊」(cushion)作為抗疫的最後防線。
現在,一個猴痘密接者就要隔離21天。患者需要轉送到國家傳染病中心治療。相當於猴痘病例,也跟新冠患者一樣需要使用醫療資源。

基於這種情況,現在只希望猴痘疫情不擴散,不至於擠兌醫療。
至於我們小老百姓,注意個人衛生是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