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支持治疗。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支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
(四)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出院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可以出院: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
所以,相当于中国现在对于入境者是排查双毒。
那新加坡呢?
很遗憾,入境者不仅不用排查新冠病毒,猴痘病毒暂时也没有说要排查。

那么新加坡有没有可能采取行动,排查入境旅客是否携带猴痘病毒?
从目前来看,可能性还挺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
1)新加坡卫生部在7月6日的通告中有额外提醒
官方将继续密切监测猴痘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相应准备和应对措施。
公众也应该履行个人责任,如监测个人健康和保持良好卫生,特别出国旅行期间。应避免与其他已知或疑似感染猴痘的人密切接触。
这就是在说,有必要就行动。

2)世界卫生组织将重新评估猴痘
6月27日,世卫曾就猴痘开过一次会议,评估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当时的讨论结果是,还未构成。
但就在昨天,7月7日最新消息:
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将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最迟于7月18日再次讨论当前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是什么促使他们改变主意?
据世卫统计,现在全球有58个国家通报了6000多起猴痘病例,分布情况如下
截止7月6日情况 但就跟前面提到的哈莉一样。
很多患者存在被误诊,或者无检测的情况,所以真实数字不晓得是明面上6千的多少倍。
世卫担心有大量病例没有被发现。


全球猴痘病例分布图 所以,他们决定再次评估猴痘。
如果这一次,猴痘被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那么一向跟着世卫风向标走的新加坡,采取行动可能性很大。
这个参考2020年对新冠的态度就知道了。
3)新加坡同性恋群体规模并不小
猴痘不是同性恋疾病,但这次从欧洲开始爆发的非典型猴痘多发于同性性行为也是事实。
这里澄清一下,本文没有影射哪些群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18日,新加坡粉红点活动时隔2年后重新举办。
这个为新加坡LGBT群体(男同、女同、双性恋、跨性别恋的统称)发声的活动,有千人出席。

图源:mothership
现场是这样的。


图源:mothership
巧合的是,6月18日属于新加坡这起本土病例的推测感染时间范畴内。
且芳林公园的粉红点活动,参加对象仅限新加坡公民跟永久居民。而首起猴痘患者是马来西亚籍(且不清楚性取向)。
所以病例到底跟这次活动有没有关系,不知道。大家记得以卫生部通告为准,咱不传谣。
只是说,如果同性性行为是猴痘传播的高发途经,那么至少在新加坡,确实值得引起警惕。
所以总结上述,如果新加坡出现第二起、第三起本土猴痘病例,再加上世卫重新定义猴痘。
那么,新加坡预计很有可能会跟中国一样,边境加入排查猴痘病毒的程序。
回顾下卫生部长王乙康的最新发言,他指的是新冠疫情,第5波新冠疫情,新加坡将会靠医疗能力来度过。

原话是这样:
新冠疫情就像是骑脚踏车下坡。左刹车是能减少病毒传播的安全管理措施,右刹车是降低传播和重症的疫苗接种。
虽然有这两个刹车器,下坡路上的脚踏车还是会高速向前,所以只能依靠医疗能力这个“缓冲垫”(cushion)作为抗疫的最后防线。
现在,一个猴痘密接者就要隔离21天。患者需要转送到国家传染病中心治疗。相当于猴痘病例,也跟新冠患者一样需要使用医疗资源。

基于这种情况,现在只希望猴痘疫情不扩散,不至于挤兑医疗。
至于我们小老百姓,注意个人卫生是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