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慈善挑戰馬拉松游泳比賽 所籌善款已超出原有目標

醫生為慈善挑戰馬拉松游泳比賽。(圖:聖路加醫院)

醫生為慈善挑戰馬拉松游泳比賽 籌得的善款已超出原有目標
為了幫助本地慈善機構聖路加醫院籌款,一名醫生昨天(09/06))開始挑戰難度極高的美國哈德遜河「八橋」馬拉松游泳比賽。 32歲的蔡佳龍醫生目前籌得3萬多元的善款,已經超過原本的2萬5千元目標。他把籌款目標提高到25萬元。
為了幫助本地慈善機構聖路加醫院籌款,一名醫生昨天(9日)開始挑戰難度極高的美國哈德遜河「八橋」馬拉松游泳比賽。
32歲的蔡佳龍醫生目前籌得3萬多元的善款,已經超過原本的2萬5000元目標。他把籌款目標提高到25萬元。
目前在新加坡海軍部隊擔任軍醫的蔡佳龍曾在聖路加醫院服務。他早在2020年就想通過這場在紐約州舉行的馬拉松游泳賽籌款,但因為冠病疫情而需要推遲籌款活動。
蔡佳龍說,自2011年以來,只有22人順利完成比賽。如果他能挑戰成功,就會是第一名完成比賽的亞洲人。
「這個比賽就是要在七、八天之內,從第一座橋游到第八座橋,大概就是192公里,在新加坡游泳環島也是192公里。每座橋的距離不一樣,第五天要游最長的距離,差不多要游九到十個小時,其他天游六、七個小時。比賽時候,一離開水就算放棄比賽。我不會在水裡吃飯,但是會喝飲料,這些飲料有糖分,我也有加入蛋白質,讓身體很快恢復。我要保持我的耐力,因為比賽不是一天,而是好幾天。我游的時候,一艘皮划艇會跟著我,上面會有我的飲料,如果我需要飲料,他們就會拿給我。」
蔡佳龍在幾個月前就加強訓練,為比賽做準備。不過,由於我國和美國的天氣和水溫有所不同,因此要怎麼適應環境是他需要克服的挑戰之一。
「在新加坡我們去海游泳,水的溫度是比較高,對身體來講是比較舒服。本地水溫是大概30到33度,美國的水溫是大概18到23度,差蠻多的。」
蔡佳龍指出,受加拿大林火影響,美國紐約過去幾天出現煙霾,空氣素質達到不健康水平。幸好空氣素質已經好轉,讓他可以安心比賽。
公眾可以通過眾籌網站Give.Asia捐款和跟進蔡佳龍挑戰游泳比賽的情況。網址是https://give.asia/campaign/swim-for-st-luke-s-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