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運市場的繁榮局面還在繼續,春節過後,歐美港口擁堵問題並未如預想一樣有所緩解,反而還四處蔓延,洛杉磯、奧克蘭、鹿特丹、漢堡、利物浦、勒阿弗爾等主要國際港口持續擁堵,吉大港和新加坡也無法倖免。

大量貨櫃停留在英美等地,隨著貨物出去的貨櫃無法回流造成貨櫃緊缺,國內的港口在去年年底都排起了長隊,可謂是「一箱」難求,從以往的「箱等人」變成現在的「人等箱」。儘管現在較1月「一箱難求」,緩和了一點,但貨櫃的高需求依然不減,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貨物運輸。
東南亞的港口擁擠情況也不容樂觀,從2020年9月份起,新加坡港口的貨櫃一直處於擁堵狀態,就沒有準時起航過。而在近日,新加坡港口貨櫃船擁堵情況愈發嚴重,據外媒報道,計劃停泊在新加坡港口的貨櫃船現在面臨更長的等待時間,已經從兩天增加到五到七天。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在新加坡港停留超過2天的貨櫃船,平均每天為46艘,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約59%。這一數字曾在2020年11月達到頂峰,為40艘,而2019年同期僅為17艘。
新加坡港的擁堵狀況,也直接導致了新加坡到北美地區的運費增加了,目前,從新加坡到美東航線的運費(包括優先裝載的附加費),為10000美元/FEU-15000美元/FEU,比東南亞其他主要港口高出6000美元-8000美元。根據普氏能源資訊(Platts)3月1日的評估價格,東南亞至美東航線的的運費為5500美元/FEU,東南亞至美西航線的運費為4500美元/FEU。

不僅是新加坡,全球多地的運費都不同程度上漲了不少,不少寄希望於年後能夠緩解海運費用高漲的賣家,也被現實打了一拳暴擊,根據上周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428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4.2%。
美線方面,根據FBX上周數據顯示,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的即期運價上周創下了每40英尺4654美元的新紀錄,較前一周增長了7%,運價最高達到創紀錄的4709美元;東海岸港口在過去的一周每40英尺較前一周上漲8.0%。
消息人士稱,從新加坡到北美東海岸的運費加上優先裝載的附加費約為每40英尺(FEU)10000至15000美元,,比香港和越南等東南亞其他主要港口高出約6000至8000美元。
一位消息人士稱,通常情況下,這些地區之間的運價是相近的。「新加坡的價格曾經與中國相當,甚至更低,
但是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因為運營商首先在中國部署運力,而其他地區則是次要。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該地區的港口,包括中國和東南亞,都面臨著擁堵的問題。
由於物流擁堵問題,來自其他港口(如巴生港口和科倫坡)的一些貨物也已轉移到新加坡。
普氏能源資訊(Platts)於3月1日評估了新近推出的東南亞至北美東海岸的價格,為$5500/FEU。東南亞至北美西海岸的運費為$4500/FEU。

全球貨櫃貨運成本已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中,由於物流問題,費率上升至多年高位,而船期可靠性下降。2月26日,全球主要航線即期運價加權平均值的普氏貨櫃指數(Platts Container Index)為4226.32美元/FEU,是2020年同期的四倍。
儘管現在因為疫情問題打破很多原有的計劃,但現在隨著疫苗接種在全球逐步推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預計今年6月份前後,貨櫃的空箱回流會逐步恢復正常,供需狀況也有望恢復平衡。
一站式進出口代理企業華富康供應鏈提醒:延誤和貨櫃短缺正在推高運價,貨運緊張局勢沒那快緩解,外貿企業要注意貨物的交貨時間,關注貨運市場變化,以免耽誤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