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袖珍國家,如何在短短57年內成為全球矚目的存在!
如果問你對新加坡的印象是什麼?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亞洲四小龍?宜居的花園城市?亞太金融中心?全球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這麼榮譽對於小紅點新加坡來說,都太稀鬆平常了。

還記得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趕出馬來西亞,宣布獨立。沒有人會相信,被孤立的小島可以生存,被貧困占據的小島可以富庶。

一想也是,新加坡自然資源匱乏,要國土沒國土,要水源沒水源,要啥啥得進口!另外,它還經歷了一個多世紀殖民、占領和侵略。里里外外都被看扁,連馬來西亞也在等它哭著跑回去……
然而57年過去了,新加坡涅槃重生,這個被人丟棄的「野孩子」島國從一個籍籍無名的三流國家,以高收入、無外債、持續正盈餘的姿態,成為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它的秘密,恐怕還要從防疫初期說起~

新加坡的屯糧秘密:
關鍵時期不用搶物資,
全島各處都有超大的應急倉庫!
生命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還記得疫情之初,全島瘋狂地囤積物資。前官委議員鄭恩里在社交媒體上說著這樣一段話:新加坡是一個生在灰燼里的國家,從出生之日(1965年)便一直為世界末日做準備。

這種憂患意識深深刻在新加坡的DNA里,為了預防災難, 新加坡一直都在儲備生活用品,它們被存放在這島國各處不為人知的倉庫中,你可能每天都會路過。雖然你看不到,但要相信,它比你所見過的最大超市倉庫還更大!

果不其然,貨架很快又被填滿。對此,貿工部長陳振聲也出面說明,新加坡目前不會面對食品或必需品短缺的風險,呼籲民眾無須囤購!即便當時正逢元宵節,最「熱銷」的湯圓也沒賣斷貨,這就是新加坡的底氣!


食物需要進口,那就把食物來源國豐富起來。澳大利亞、日本、美國、荷蘭等至少12個國家當成糧倉,肉、蛋、奶、蔬菜、海鮮一應俱全,不僅讓國民吃飽,還要吃好。

除了進口,新加坡政府也設立糧食基金幫助本地企業在海外設立生產線和外包糧食生產。正是這樣的前瞻性,為新加坡化解危機爭取了時間。
依靠別人總是不長久的,雖然新加坡只有1%的土地,但也決定擁有自己的菜籃子。沒有土地,那新加坡就開始無土栽培計劃,

別看菜園面積只有1800平方米,也就1/3個足球場那麼大,但是,每個月卻就能出產6噸蔬菜哦!垂直農場在新加坡很火,利用縱橫交錯的PVC管道,好看又實用,蔬菜還是有機的,所以看見新加坡自產的蔬菜總有一種自豪感!

有了菜籃子還不夠,餐桌必須豐富起來,那就研究養魚吧!全島首個能夠養殖食用魚的垂直漁場應運而生,別看這個「浮池」只有三層樓高的,養10萬條魚和魚苗不在話下!因為是架空的垂直漁場,所以未來它可能出現在公園、組屋屋頂,甚至是高架橋下,這腦洞絕了~

目前,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雖然土地匱乏,但新加坡一直在默默耕耘自己的菜籃子!這次疫情危機,讓新加坡歷經磨難,也讓新加坡一直深藏的強國秘密再也藏不住了!

新加坡的吃水秘密:
大馬扼住新加坡的吃水問題,
那就逆天改命實現水供給
被趕出馬來西亞,很多人不看好新加坡的一大原因是新加坡真的太窮了,連起碼的食物和水都不能自給。

自1965年以來,其日常生活用水幾乎全部從鄰國馬來西亞進口,一旦中斷就是對於新加坡就意味著生活癱瘓。馬來西亞扼住新加坡的水源喉嚨,那新加坡就逆天改命!
地處島國,四面環海,新加坡最不缺的就是海水,那就先淡化海水。2005年9月,大士新泉海水淡化廠項目正式啟動,每天可生產13.6萬立方米的淡水,成東南亞之最。

新加坡地處熱帶,降水充沛,這水也別浪費,於是全島開始興修蓄水庫和蓄水池,目前新加坡共有近20個蓄水池和一個在下暴雨時防洪的雨水收集池系統,集水區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國內幾乎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
這還遠遠不夠,工業和家庭生活廢舊水也別浪費,然後經過各種過濾和提純,不僅超純凈,而且超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即所謂的新生水。目前新加坡共有5座新生水廠,所生產的新生水差不多能夠滿足全島30%的用水總需求。這就是新加坡的水秘密!單是科技超前的新生水廠,就足以讓世界瑞思拜!
新加坡的財力秘密:
人均GDP破7萬美元
外匯儲備全球第八
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成為東南亞四小龍,新加坡的經濟實力也足以讓你瞠目結舌!

即便受疫情影響, 新加坡的人均GDP也是高高的!在單個季度的經濟增速、GDP數量不斷上漲的激勵下,新加坡2021年全年經濟成績單創下新高——完成的名義GDP達到了5333.519億新元。以接近546萬人口計算,新加坡的人均GDP升至7.28萬美元——實現7萬美元的新突破,創歷史新高。
同時,2021年新加坡的月收入平均都在4000美元(約5300+新幣)以上。對比亞太區的其他發達經濟體,中國香港的平均月收入只有新加坡的差不多一半,連大家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已開發國家澳大利亞,也不如新加坡。月薪很高,人均GDP也很高,新加坡人均富豪的既視感~

國民富有了,國家更不會差!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新加坡的外匯儲備高達426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八,僅次於富得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的經商秘密:
淡馬錫、GIC兩大國之重器
開啟「國資委」的模式
新加坡可以做好人均有錢,跟它特有的經商模式分不開關係,其中一個「國資委」模式。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多次提到,他很喜歡新加坡的經營模式。
「新加坡本身就很像一個公司,在周邊很差的環境下實現了國民富裕。因為它小,所以它創造了一個模式——在本國存放的資產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資產分布在中國、美國。新加坡既是一個小國,但它又是一個融合於其他所有大國里的存在」。

這一經營模式在新加坡體現最明顯就是新加坡投資公司(GIC),據說它是全亞洲最大且神秘的投資者,管理的資產超過千億美元,其規模與巴菲特掌管的投資帝國Berkshire相當。全球40多個國家都有它們的投資產,從股票到房產應有盡有,在世界各地擁有超過2000多家公司的投資。

淡馬錫也和新加坡GIC一樣被稱為國之重器,淡馬錫公司(Temasek)被稱為新加坡最牛「國企」,掌握著新加坡包括新加坡金融、交通、通訊、地產、能源等重要領域在內的的營業額最大的企業,主宰著新加坡的經濟命脈,總資產超過420億美元,占全國GDP的8%左右。

就這兩大巨頭,就像兩隻吸金獸把新加坡海內外的財富迅速聚攏到這個不大小紅點,每年給新加坡賺錢賺到手軟!

2021年全球智庫OMFIF發布《全球公共投資者》(Global Public Investor)報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控股名列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開放國門,誠邀大家去投資建廠,一攬子利商政策深受外資企業青睞!如:不實行金融管制;不設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匯管制;不設物價局,不實行物價管制;不實行發票管制;不實行關稅管制;不實行員工最低工資管制;公司所得稅幾乎為全世界最低,只要你來,新加坡就給你最好的經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