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是刺激經濟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新加坡千禧一代的消費觀念讓政府感到擔憂!
「先買後付」模式出現,讓年輕人購物更加方便,但同時也增加了債務風險。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2021年新加坡「先買後付」交易額約為4億4000萬新元,雖然占總信用卡和借記卡支付額的不到0.5%,但這種支付方式越來越受歡迎,也引發了更多人陷入債務的擔憂。
其中一位才二十多歲的自由職業者Joey每個月的開支近4500新元,其中包括1000多新元的房租、300多新元的保險費、800新元的車費以及私人教練和泰拳課程等其他費用。
此外,每周或每兩周和朋友去餐廳或酒吧,每人每次花費大約100新元。
她從來沒有設定預算,但是開始在購物時節省開支,開始租房後,她會買二手家具和家電,從這邊省下約4000元的開支。
畢業後,她存下了近20%的收入,但最近因寵物患上癌症,花費近2萬新元治療費用耗盡了大部分積蓄,目前每個月仍要支付寵物的化療費用,每月大約1000至2000新元。
雖然她正在嘗試減少對打車依賴,但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方便出行方式。
她無法想像必須提前兩個半小時起床,比較起來,她更傾向在吃方面省錢,從餐廳到小販中心用餐,但不會是放棄打車 🤣🤣。
另一名也是二十多歲的Nurul和未婚夫買了一套價值30萬的三房式組屋,用了公積金和現金支付。
但她的日常開支也不少。每月使用信用卡支付高達1萬5000元的學費貸款,通常能按時還款,但偶爾也會因逾期產生滯納金。此外,她使用「先買後付」購買化妝品,每月可能花費約300新元。
一些網友表示,嘗試「先買後付」後,帳單會像雪球一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