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真的,當我知道榜鵝會有小販中心時,我很開心也很期待。
幾年前我曾向該區前議員提出這個需求,讓他明白榜鵝住戶面對的消費問題。千盼萬盼,榜鵝綜合社區中心One Punggol小販中心終於開張了,10月31日投入試運營。
身為榜鵝老居民的我,隔天就去捧場,但也許是懷抱的希望過大吧,結果失望也大。
新的小販中心除了規模大、乾淨、空氣流通以外,其他都不如食閣或咖啡店。

One Punggol小販中心入駐幾家老字號,吸引食客每天大排長龍。(新明日報)
最重要的一點是,價格比一般小販中心來得貴,一點都不親民。走完整個小販中心,我竟找不到一樣低於4.5新元的麵食或飯。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些攤主都是有名氣的,貴一點無可厚非。但本地小販中心的優點和特色,不就是經濟實惠而且美味好吃嗎?
這樣的價格與前往食閣或咖啡店用餐有分別嗎?除了價格以外,碗盤迴收站的位置也似乎考慮不周全,回收站就設在正中間,很是浪費地方資源。

One Punggol小販中心的飲料攤引入高科技咖啡機器臂取代人力,一小時可沖泡約150杯咖啡。(新明日報)
這還不止,就連停車場的收費,也與外面的商場收費一樣,過了傍晚6點,一進門就要收取3.2新元。
令人不解的是,這個小販中心難道不應該是讓老百姓吃飯的地方嗎?為什麼要搞到這麼商業化?
由於難以平復對One Punggol小販中心的失望,第二天一早,我特地去了一趟沈士大道的小販中心。
對比價格後發現,人家的小販攤位售價都在3元至4元左右,但榜鵝最便宜的卻在4元至6元的價格區間。試想想,一家四口在One Punggol小販中心吃上一餐,與其他小販中心相比,區別可能要高達8元至10元。
我倒是很欣賞坐落在淡濱尼天地的小販中心。

淡濱尼天地小販中心。(海峽時報)
它與One Punggol小販中心一樣,是由社會企業經營的新一代小販中心,但一開始就有明確方向:規定每個攤位的菜單上,必須售賣兩種低於3新元(多數標價2.8元)的食物選擇,讓不同階層的人也能負擔得起。
雖然我明白當今通脹高居不下,樣樣都在起價,小販做生意也很不容易,但我相信小販中心的租金應該會比食閣或咖啡店便宜許多。因此我認為小販中心的價格可以再大眾化一些。
我國的小販文化好不容易才列入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別讓一些「不太美好的事物」,影響了我們小販中心的文化傳承,以及物美價廉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