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天平。上世紀早期我們大多人處在天平的一段——貧窮,甚至難以自足溫飽;千禧年更迭,我們處於天平的另一端,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物質生活極大豐富。
而如今,生活的天平開始逐漸平衡(精神,物質,生活環境這些要素的綜合考量),大多數人可以不再為溫飽而發愁,良好的生活素質成為全新的生存追求。


「亞洲第一城市生活素質」— 新加坡
近日,著名人力資源公司美世諮詢(Mercer)發布了最新的全球城市生活素質的排名,在這項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25位,繼續領跑亞洲。
本次調查的對象涉及全球450個城市,評分因素為10大類的39個因素,包括經濟環境、住房、醫療衛生、自然環境、政治和社會環境、公共服務和交通、學校和教育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
Tips
美世諮詢公司(Mercer Management Consulting)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機構,歷史悠久,總部位於美國紐約。

亞洲其他城市,日本的東京和神戶並列世界第50位,城市生活素質水平位居亞洲第二,橫濱位列世界第55位,排名亞洲第三。香港位列世界第71位。

圖源:美世諮詢
1
中國城市的排名如下:
香港#71
台北#84
台中#101
上海#103
北京和廣州並列#119
深圳#130
成都#133
南京#140
…
全球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歐洲。前五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位列第一、瑞士蘇黎世第二、紐西蘭奧克蘭和德國慕尼黑並列第三、加拿大溫哥華第五。


牛車水

城市衛生水平
今年,美世諮詢(Mercer)除了為城市生活素質排名,對各大城市的衛生水平也進行了排名。衛生水平排名這一項綜合考慮了城市垃圾處理以及廢水排放設施、傳染病控制、空氣污染程度、飲用水素質等重要因素。
在衛生水平這一項上,新加坡位列亞洲第四,全球排名第57位。日本表現最好,神戶獲得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好成績、此外橫濱、名古屋、大阪等均有較好的表現。

小印度

新加坡的城市建設
現代化花園城市,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蘊和歷史風貌與現代環境相映成趣、東方與西方匯聚於此,這就是新加坡給人的第一印象。
多年來,新加坡在地緣受限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智慧將這塊「一尺見方」的國土打造成了亞洲最適宜居住的現代化城市。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新加坡就提出了具有開創意義的「花園城市」概念。以「花園城市」為城市建設的切入點,小新君和大家一起來看新加坡城市的發展軌跡。


六十年代
新加坡政府提出用綠化重構城市,那十年新加坡種植了大量的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親近環境的開放空間。
七十年代
在獲得初步成果之後,新加坡政府進一步深化城市綠化的理念。加強道路綠化規劃,在原本的環境綠化中加入彩色植物,強調特殊空間(比如燈柱、行人天橋等)的綠化,在綠地中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停車場綠化等等。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制定了長遠的戰略,提出種植果樹,大量增加休閒設施,用機械化設施和計算機管理髮展城市,種植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
九十年代
這時候新加坡開始建設生態平衡公園,各種主題公園,娛樂設施拔地而起,各公園還有互相連接的廊道系統,種植人行道遮蔭樹。

進入21世紀,城市綠化進一步發展,半個世紀的積累終於有了「花園城市」的美譽。

當然花園城市只是新加坡城市的一個特點而已,為了保障多元文化的發展,新加坡市中心保留了大量的帶有各民族風格特徵的建築,比如小印度,牛車水、各類寺廟等等,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讓居住在這裡也有了一種精神上的幸福感。
進入全新的時代,新加坡提出創建「智慧國」的概念,並為之不斷努力。在城市建設上,新加坡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