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香港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是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問題,在香港,人們的生活究竟幸福嗎?
香港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具有「東方明珠」,「購物天堂」的美譽。

香港有世界級的建築,快節奏的生活,現代摩登的享受。這也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口,為香港注入了更多新鮮的血液力量。

香港經常在全球各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例如「最佳購物中心」,「最自由經濟體」。近日,香港又在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中,榮登中國城市榜首。
但是,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人們的生活真的如此「完美」嗎?今天萬事通就將全方面的揭秘最真實的「香港生活」。

消費水平高的驚人
香港作為亞洲的經濟樞紐,經濟水平發展速度驚人。而全國各地的同胞們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紛紛前往香港想要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香港,就連餐廳的洗碗工都月薪上萬,這樣的薪資水平著實吸引了不少外來的「打工仔」。
可是當他們真正體驗到香港的生活才發現,「高薪」所對應的是極大的生活開銷。

據一位在香港打工的朋友描述,他一個月30天,平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有時甚至不止。他上個月工作了380個小時,拿到了15000元的工資,看起來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可事實上,他每個月要繳納高昂的房租和一些生活必要開銷,除去這些就僅剩幾千元。在香港吃飯普通的一餐也要30元,一個月下來,幾乎所剩無幾。月薪上萬在香港的生活竟如此拮据。

居住水平令人擔憂
香港寸土寸金人人都知道,可是目前香港的真實居住水平,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更糟糕。

香港的高收入令不少人心生羨慕,但即使月薪上萬,想住一個差不多的房子都很難。


在香港,一個樓頂的很差的小房間都至少要5,6000元,大小差不多也都是幾平米左右。而吃飯,上廁所,睡覺,洗衣服都要在這個「小破屋子」里完成。


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許多普通上班族或是打工仔的日常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選擇在深圳生活,在香港工作。每天深圳香港往返雖然辛苦,可是花個三四千塊,就可以在深圳關口附近租一個不錯的小房子。讓自己的辛苦的生活也可多一絲「體面」。



而就算是香港本地人,也並沒有好到哪去。香港人的人均住宅面積非常小,在中國大概是80平方,而在香港卻只有30平方左右。
難以撼動的貧富差距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當香港被選為十大最宜居城市時,貧富差距卻愈發明顯。許多人慕名而來,夢想可以在香港這個遍地黃金的城市大展身手。

可現實是殘酷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成為香港高等群體,而那些剩下的便淪落成底層人民,也就是那些香港的「窮人」。


在香港繁榮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居住在及其糟糕的環境中。香港地少人多,很多人只能艱難的維持著他們的生活,有的四口之家,只能擠在幾平米的屋子裡,還要為生計發愁。


越是發達的城市,貧富差距便越明顯,這不僅僅適用於香港,全球各地都是這樣。


填海造陸遇瓶頸
政府也深知百姓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有的土地已經難以支撐愈加龐大的人口基數。前段時間的填海造陸事件引發熱議。

香港目前將近75%都是未開發的土地,填海造陸明明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可是卻遭到老百姓的反對,數百億的建造費誰來出?就算造好了我們也享受不到了!

與此同時,那些吃人血饅頭的企業家卻顧及自身的利益,大力反對這一項目。填海造陸後一定會建造至少幾十萬的新住宅供百姓居住,這樣一來房價豈不是要暴跌?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的小算盤,可是這些自私的反對派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有沒有想過香港的未來?
與香港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在這方面可就比香港強得多了。
新加坡靠著填海造陸,一點點地從1819年的578 km ,到今天的719 km ,總土地面積實現了大約25%的增長。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改善。而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計劃並沒有停止,預計到2030年,新加坡的土地面積還將擴大不少!

雖說新加坡和香港一樣,也是人多地少,可由於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不高,房價更是連香港的一半不到。

新加坡自從13年房價連年上漲之後就意識到了房價過高的危機,所以在這些年間,新加坡連續出台了8輪房產降溫措施,並且以滿足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目標,在新加坡,80%的人口都居住在政府建設的公共房(也稱「組屋」)中。而在香港,這一比例僅為21%。

看到這裡,相比起香港的苦逼生活,你是否還會抱怨新加坡的生活不如意呢?
各位通心粉們有什麼想法?歡迎「寫留言」和我們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