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片豬肉莧菜的干撈麵上還撒有江魚仔以及豬油渣。
(新加坡訊)婦女申訴,到食閣麵攤用餐,發現同款魚圓面,干撈麵和湯麵有1新元的差價。獅城記者走訪時,發現干撈麵加了豬油渣、辣椒和江魚仔。
林女士(60歲,退休人士)向《新明日報》申訴,她前天(11日)中午到後港中心港腳坊(Kang Kar Mall)的食閣用餐,光顧了一家麵攤。
「我看到他們有促銷,櫃檯上擺著魚片豬肉莧菜湯麵的照片,一碗4.8新元。我就問是否有乾的,他們說有,但要多加1新元。我覺得不合理,所以還是買了湯麵。」
事後,林女士感到無法理解,返回攤位詢問。
「我不明白為什麼乾的就要加1新元,回到麵攤問原因,結果對方只說是加辣椒而已,讓我更覺得不合理。」
記者走訪時,發現攤位明碼標價,櫃檯上的魚片豬肉莧菜湯麵的照片寫著一碗4.8新元,若要乾麵,則需要加1新元。
攤位外也顯示其他麵食的價格,湯和乾的差價介於5角至1新元。例如,一碗招牌肉脞湯麵是5.5新元,乾麵則是6新元;一碗手工魚圓湯麵是4.5新元,乾麵則是5.5新元。

攤位外的菜單顯示,湯和乾的差價介於5角至1新元。(取自面子書)
記者點了一碗魚片豬肉莧菜乾撈麵,發現干撈麵上還有江魚仔以及豬油渣。一般相信,干撈麵是加了豬油渣、辣椒、醋、油、以及更多的江魚仔,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貴。
據了解,部分湯麵的價格已經是以優惠價出售,所以才與干撈麵的價差大。
針對價格一事,該報已經詢問了麵攤。至截稿前,麵攤尚未回復。
同行:加價能理解 但1新元收費確實高
受訪同行表示能理解,但1新元收費確實高。
友諾士肉脞麵攤販呂玨葳(39歲)與愛美歌魚丸肉脞麵攤主林喜城(58歲)都表示,無論是干撈麵還是湯麵,售價都一樣。
呂玨葳說,干撈麵需要放辣椒,而辣椒比較貴,也需要時間準備,因此可以理解加價的原因。
「製作辣椒時需要人工翻炒,還要包裝好存放,因此成本比湯麵高。我覺得加一兩角就可以了,不過或許對方有自己的想法。」
林喜城則表示,大部分的同行一般不會加價。
「畢竟有些食客會不高興,或會影響生意。尤其是在巴剎開的攤位,很難加價。」
他也認為,該攤位加價1新元,或許是有加食材或使用特別的辣椒醬
食客:民眾可自行選擇
食客表示,雖然不理解,但攤位已經明碼標價,民眾可以自行選擇。
公眾徐太太(53歲,文員)表示,如果區別只是加辣椒,那麼就不值得。
「乾麵需要什麼特別的做法或更費時,我還可以理解,但如果一樣分量,唯一區別只是辣椒,我就不會多花1新元去買干撈麵。」
公眾張女士(23歲,學生)則表示,選擇應該依據個人口味。「如果我想吃乾麵,那麼或許就不會太在意這1新元。老實說,5.8新元並不算特別貴。」
公眾李先生(69歲,退休人士)則認為,攤位已經明碼標價,也沒有騙食客,定價有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