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被譽為「花園城市」的國家,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製造業實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這片彈丸之地上,不僅以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繁忙的港口而聞名,還因其強大的製造業而備受矚目。儘管面積不大,但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在高科技出口領域。

圖源:雅虎
新加坡製造業的崛起
在東南亞眾多國家中,新加坡一直是投資者最青睞的投資勝地,與此同時,新加坡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實現22個月的增長,顯示出其製造業的強大競爭力。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製造業增加值持續穩步上升,其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一直保持在20%以上,有時甚至超過25%。新加坡製造業出口的產品涵蓋了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等多個領域,成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出口國。在製藥領域,全球收入最高的十種藥品中有四種是在新加坡生產的。
2020年,全球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而新加坡製造業卻宛如國民經濟的一盞明燈,成為了新加坡當下乃至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新加坡製造業逆勢而行,在2020年7月至12月間連續6個月增長,全年增長達到7.3%。
特別是在生物醫藥製造、電子和精密工程領域。2020年,生物醫藥製造業的產值相比2019年增長了23.7%,而精密工程產業也實現了10.6%的增長,這得益於半導體設備、測量設備、光學儀器和金屬精密組件的產量提升。
新加坡製造業2030願景
面向未來,新加坡已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製造業2030願景」,旨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全球先進位造業的中心。這一願景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實現製造業增長50%,並保持製造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0%的貢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正專注於三個關鍵領域:投資先進位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大的研究生態系統,以及支持企業採用工業4.0技術進行轉型。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推動傳統製造業向更高端、更具創新性的先進位造業轉變,特別是在開發具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獨特技術和產品方面。

圖源:Unsplash
為此,新加坡成立了東南亞製造聯盟(Southeast Asia Manufacturing Alliance),旨在支持有志於拓寬東南亞市場版圖的國際和本地製造商的新舉措。通過「新加坡+1」戰略,該聯盟將構建一個工業園區網絡,以促進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發展。這一新聯盟的推出,預計將為實現新加坡的「製造業2030願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在邁向「製造業2030願景」的道路上,新加坡正積極吸引世界級的投資者和企業進入其製造業領域,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核心地位。這一戰略不僅將增強新加坡的製造業基礎,還將提升其作為全球高端製造業中心的影響力。
全球一流企業的重要製造基地
新加坡以其堅實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穩定的商業環境和友好的商業政策,成功吸引了眾多全球領先的製造企業,特別是在電子、半導體和化工行業。2020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報告了創紀錄的172億新元固定資產投資,其中電子和化工行業分別占據了37.7%和24%的比例。
新加坡著重發展高端製造業,不再單純依賴外國投資者,而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新加坡擁有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300家半導體企業,製造了全球大約70%的半導體引線焊接機、60%的微陣列、35%的熱循環儀和質譜儀,占據了全球約30%的助聽器市場、20%的半導體設備、10%的製冷壓縮機市場。
// 電子和半導體行業

圖源:雅虎
電子和半導體行業是新加坡最大的製造業分支,僱傭了約70,500名員工,占製造業GDP的39%,新加坡已成為包括美光科技、博通、英飛凌和格羅方德等全球大型半導體公司的關鍵製造基地。
英飛凌(新加坡)和美光科技(新加坡)的工業4.0工廠被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54家「燈塔工廠」,這些工廠以其數字化生產和智能工廠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典範。
為了支持半導體和電子行業的發展,並加強新加坡在製造業人才方面的優勢,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與政府機構聯合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招聘計劃。這些計劃旨在提升學生對半導體行業的了解,分享行業趨勢和成功案例,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於這一領域,為全球企業在新加坡的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
// 生物醫藥製造

圖源:Unsplash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製造業的發展,並致力於支持先進位造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裕廊創新區(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便是這一戰略的體現,它集結了眾多頂尖的先進位造企業,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工業生態系統。
美國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在裕廊創新區設立了其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自2008年進駐新加坡以來,該公司在這裡主要生產用於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微陣列珠晶片和核心測序耗材。
新加坡前貿易及工業部部長曾指出,Illumina公司的例子證明了新加坡在吸引全球人才和培養本地人才方面的成就,這些努力對於建立強大的人才隊伍,使新加坡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與頂尖人才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新加坡將持續優化其製造業生態系統,以滿足企業在創新、連通性和基礎設施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增強企業在新加坡乃至全球的競爭力。
// 新加坡本土企業的蓬勃發展
新加坡不僅在生物醫藥製造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還積極扶持本地製造企業的發展,通過「企業騰飛計劃」等項目助力企業成長,成為行業領先者。銘板集團、AEM和Oneberry Technologies等新加坡優秀製造企業展示了新加坡製造業的強大實力。
銘板集團(Meiban Group)

一家新加坡本土EMS供應商,擁有從設計開發、內部模具製造、塑料注塑成型、PCB*生產和組裝到完整產品組裝的能力,已利用工業4.0技術如iSmart Factory方法改變傳統製造業。
AEM

新加坡的AEM公司,從一家自動化公司起步,現已發展成為一家為全球半導體巨頭,如英特爾等,提供專業服務的企業。該公司不僅被列入福布斯亞洲中小上市企業200強,還預計年營收將達到4.8億至5億新元。
AEM憑藉其創新實力,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占據領先地位,並與全球合作夥伴建立了牢固的聯繫,進一步推動了新加坡製造業的全球網絡擴展。作為「企業騰飛計劃」的參與者,AEM不僅為新加坡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也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成為新加坡企業的典範。
Oneberry Technologies

新加坡的創新安全和遠程監控技術提供商Oneberry Technologies開發了能夠執行安全和巡邏任務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已在國家級重要會議上投入使用,展示了新加坡在先進位造技術方面的實力。
得益於新加坡政府的定製化支持,該企業得以與全球領先的製造企業建立合作,推動製造業生態系統的完善,並加速工業4.0的轉型。
新加坡已推出全球首個工業4.0工具——工業智能指數(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簡稱SIRI),為所有製造企業提供轉型所需的框架和工具,幫助它們評估自身的工業4.0設施準備情況。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優秀的新加坡製造企業登上國際舞台,展現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領先地位。
這些強大的本地企業將進一步推動新加坡製造業生態系統的完善壯大。
在談及「製造業2030願景」時,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部長強調了製造業發展的雙重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追求製造業的規模增長,我們同樣重視製造業質量的提升。因為只有在質量上實現新的突破,我們才能抵禦低成本生產商的競爭,這是我們對新加坡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共同期待。」
面對中國的優質製造企業,新加坡正虛位以待。新加坡「智」造的2030願景正等待著各方企業的加盟,共同創造製造業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