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馬來半島,55天後,整個馬來半島淪陷,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國中將白思華率領10餘萬英軍向日本投降。

新加坡10多萬英軍投降
日軍將領山下奉文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至此新加坡成為日本的「昭南特別市」,大達茂雄為第一任市長。
由於之前新加坡華僑捐款捐物,踴躍支持中國抗戰,華人組建的「星華義勇軍」配合英軍保衛新加坡,所以山下奉文勒索當地華人繳納五千萬元的「買命錢」。
2月18日,日軍開始實施針對華人的「大檢證」行動,山下奉文命令新加坡警備司令河村三郎:「將潛伏著的持敵對態度的華僑連根剷除,以絕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

日軍發布命令:凡是在昭南島的華僑,18-50歲之間者,於2月21日中午以前,攜帶水和食物,到指定地點集合,違抗者,將處以極刑。
華人很少有人主動去報道,日軍出動憲兵挨家挨戶搜查,將符合條件的華人押送到7個集合點外,很多老幼婦孺也一併被押走。
在集合點,日軍對華人進行審問,首先問:蔣先生和汪先生誰好,回答蔣好和遲疑作答的被視為「不良分子」,等候接下來的更為嚴苛盤問。
當然,也有一些人當場被日本人殺害,倖存者回憶:有人回答錯誤,直接被日軍帶走綁到汽車後面,活活拖死。

隨後日軍繼續盤問:認不認識陳嘉庚、有沒有人參加過義勇隊等問題,這些問題根本沒有答案,能不能過關,全憑當時日本人的心情,而日本人的目標就是通過這次檢證,殺死大批華人,所以,無論怎樣回答,能過關者的數量極少。
不過關者,會被集體押到卡車上,帶到樟宜海濱處死。
倖存者回憶:一車又一車的華人被日本兵帶到野外,發給他們鐵鍬鋤頭等工具,讓他們挖坑。挖好後,成排站立,日本軍官一聲令下,日本兵嚎叫著用刺刀將他們殺死,然後推下深坑。
在樟宜海濱,大約數萬華人遭日軍機槍掃射而死,一些地方,日軍征來漁船,將華人反綁雙手押到船上,駛往深海,然後把兩個人背靠背綁在一起,推到海里……

這場慘絕人寰的「大檢證」中,大約有50000到70000萬名華人遇害,日本方面僅承認5000。
日本戰敗後,1947年,遠東軍事法庭對參與這場大屠殺的7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河村三郎中將和大石正行中佐被處以絞刑,西村琢磨中將等5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另一位參與的日本將領山下奉文因在菲律賓的罪行,被馬尼拉特別軍事法庭處以死刑!

山下奉文被處以絞刑
為了紀念遇難的華人,新加坡在海濱公園建立一座「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提醒人們,勿忘歷史!
參考資料:《大檢證和大肅清》、《日軍在新加坡的「大檢證」 》、《新加坡海外華人秘密肅清回憶錄》、《日本占領下的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