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HE)與格拉斯哥大學聯合舉辦峰會,討論了21世紀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以及教學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務長Erle Lim出席並指出應在新冠傳播之中重新看待教學與評估等相關問題。
數字化教育的新模式

圖源:NUSnews
Erle Lim副教授在峰會中提出當今社會環境為大學走向數字化提供了很多機會,而新冠肺炎的蔓延推動了在線課程和考試的進行,教育工作者不應該僅滿足於雙軌制的教學模式,需要引入新的元素來改善教學活動。

圖源:Getty
此外,Erle Lim副教授強調:「學習成果是非常重要的。」肆虐的疫情迫使我們不得不在線上舉辦各項活動,國大也迅速強化了技術輔助式教學(TEL)並開放了大規模的在線課程(MOOCs)等。
他認為傳統的線下教學是有時間限制的,學生下課後很難再次完整地回顧課堂內容。但通過混合式學習,教師可以在以後不斷改進課程的錄製,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重新獲取學習資源。國大已經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接收到教學字幕,並努力通過人工智慧進行更準確的詞彙識別。
Erle Lim副教授補充說,教師還可以使用VR和AR技術,並將其應用到學生的手機中,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自己家裡體驗真實的課程了。這並非為了追求時髦,而是因為這些技術有真正的優勢。
重新定義考試
大學教育受疫情影響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線上考試。為了儘量減少學生作弊的風險,國大使用Zoom軟體進行監考,但考生必須在第二台設備(如手機)上運行Zoom,並在整個考試期間開啟視頻。這樣一來,即使在他們在做題時也可以被遠程監控。

圖源:NUS
考試需要被重新定義,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審視他們的評估方法,策劃高階測試,如設置一些需要推斷和論證而非回憶型的問題。
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性
雖然教育數字化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發展,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仍然是關鍵問題。開展混合式教學以面對面的課程來補充在線教學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這也被稱為「雙軌制教學」。

圖源:恆企智慧教育
Erle Lim副教授強調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互動有助於其建立持久的關係,這也是未來社會工作所需要的協作技能。
重新評估大學聲譽
隨著新冠的大流行,學生和教職人員的安全以及教學模式的靈活性是目前各院校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去年十一月份,國大行政人員Ovidia Lim-Rajaram女士認為大學的聲譽風險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危機管理、教育學習質量和業務連續性上,而新冠則重新評估了大學聲譽。

圖源:NUS
Ovidia Lim-Rajaram女士坦言:「我們學校的處境較好,能繼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繼續為研究爭取資金。」鑒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是小體量高等教育系統的旗艦大學,而且擁有新加坡唯一的公共衛生學院,它在維護自己的聲譽方面可以說比其他院校更容易。
無論大學教育模式如何改變,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會與之俱減。正如峰會中來自微軟公司的Rob Curtin先生說的那樣:「在這一切中,教育的永恆價值會保持不變。」
來源:
1. Leveraging a pandemic to reshap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nus.edu.sg)
2. What does the pandemic mean for university reputation?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