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吉巴督自然公園近來頻現泥石流,國家公園局表示,受影響區域不對外開放,公園仍可安全到訪。
近兩個月,武吉巴督居民發現武吉巴督自然公園的峭壁持續發生泥石流問題,擔心有安全隱患。
國家公園局自然保護處高級署長林良任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說,過去兩個月里,斜坡崩塌事件可能是由「大雨導致峭壁的土壤過渡負荷」所造成的。
「由於受斜坡坍塌事件影響的公園區域不對公眾開放,公園對訪客來說仍是安全的。」
他也說,通往觀景台區域的通道仍然是開放的,因為峭壁與觀景區並不相連。
《海峽時報》記者昨早(11月5日)11時30分走訪公園,發現峭壁腳下有一堆沙色的泥土,大石塊和樹枝都陷在這堆泥土裡。大塊的泥土會斷斷續續從峭壁上脫落,落在下面的泥堆上,發出巨響。
環境顧問奧登普西說,當斜坡上的土壤被水淹沒時,就會發生土壤滑落事件。「斜坡的較低部分不能支撐上面水和泥土的重量,導致它向外移動,上面的土壤失去支撐力後向下滑落。」
他指出,原因往往是坡頂無法排水或排水不暢,導致上面積水的徑流層層疊疊,導致(土壤過度)飽和。」
他因此認為,可能解決方案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坡頂安裝切口排水管。
負責該區事務的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說,這並不是公園峭壁第一次出現坍塌事件。從9月底以來,沿著受影響區域的一條人行道已經被封,公園局已張貼警告牌通知居民相關情況。
「我們一直密切關注這些區域,並與相關政府機構密切合作,協助修復受影響的區域並實施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