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將李光耀稱為「最睿智的東方領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光耀做到了很多二戰後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簡單舉一個例子,李光耀超越了對政治權力的貪慾,李光耀的一生,沒有陷入任何政治獻金上的醜聞。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光耀「推己及人」,不僅做到了自身的廉潔,還將新加坡政府塑造成了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這在東方諸國中是非常難得的一項成就。

李光耀在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個貢獻是肉眼清晰可見的:當初他接受新加坡得到時候,新加坡只是一個人均收入511美元的彈丸小國(700多平方公里),環境骯髒惡劣,公民受教育程度低,外界幾乎認為這個國家要沉沒了。但是,到李光耀死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5萬4千美元,比美國和英國還要高;90%的新加坡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住所,享受著優厚的社會福利……他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亞洲四小龍之首,建設成了全球重要的金融管理中心、生技中心,新加坡與日本、韓國、以色列並列為亞洲僅有的四個已開發國家……能夠把一手臭牌打得如此風生水起,這在二戰後全球範圍內都是非常罕見的,他創造了難以複製和超越的典範。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秩序下,小國該如何生存下去?」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新加坡被迫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之後的生存環境,我們會發現李光耀給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答案。當時,作為華人國家的新加坡可謂強敵環飼,他們被馬來人、印尼人視為侵入者,遭受著巨大的敵意。馬來總理馬哈迪曾坦率又無禮地說:「他們(新加坡)現在這麼小,就已經如此麻煩了,等他們再大一些,麻煩恐怕還會更大。」從這句簡單的話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新加坡生存環境之惡劣。而新加坡是如此的弱小,他們的水源,沙子等等重要資源都掌握在這些仇視他們的人的手裡……那時的新加坡就好比一個「早產兒」,無論從國土面積、資源、人口、經濟哪方面來看,它都不具備活下去的資格,它甚至連成為一個國家的資格都不具備,但是新加坡不僅活了下去,還創造了令人咋舌的成就。

冒雨送別李光耀的新加坡人
李光耀不僅良好地解決了以上這些「外患」,他還相當具有創造性地處理了新加坡的「內憂」。我們這裡說說的內憂特別指的是新加坡內部的種族矛盾。由於新加坡的歷史和其地理環境,新加坡是一個人口組成複雜的國家,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大家語言不通,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幾乎沒有共同的情感和意識,如何阻止這些族群之間發生衝突和矛盾已實屬不易,李光耀卻超額地將新加坡的國民擰成了一個情感和命運的共同體——新加坡人。如果我們對比一下後來馬來和印尼所爆發的一系列嚴重的族群問題,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李光耀的成功之處。

最後我想說,以上所有的論述都是站在新加坡這個國家的立場上來進行討論的,如果有人以「華人叛徒」之類的罪名來批評李光耀,那他說的其實是本文之外的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