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多人捐衣服 但高達兩成參雜其他材料難再循環

為了減少浪費,不少人捐出衣服和布料做紡織品再循環,但小部分的捐贈物卻參雜其他種類的材料,難以再循環使用。受訪社會企業表示,高達兩成的回收物難以再用,有時還必須重新分類或處理才能使用。
玲琅滿目的服飾整齊排列,這家今年2月開幕的二手衣回收店,還能找到全新衣物。業者表示近期佳節期間舉辦的服飾捐贈活動,已收到超過1000件衣物,多數狀態良好。不過高達兩成則因有污漬或太舊等,而被丟棄或供給其他用途。
二手衣店聯合創辦人梅漢揚說:「我們發覺到年輕人開始喜歡買二手,但是需求不是那麼強。對我來說,買二手是有很多的好處,可以省錢、環保,然後10%的收益,我們會捐給慈善。」
另一家社會企業前年開始收集二手衣,以售賣或鼓勵人們交換。業者從今年7月起同一家再循環公司合作,推出新設計的回收箱,收集衣服、包包和枕頭等紡織品。目前全島有超過110個回收箱,一個月的回收量以噸計算。
社會企業聯合創辦人暢李薇說:「1%的這些收集到的東西是不正確的,就是好像紙類、塑料,例如好像那種相框或者是瑜伽墊,或者是那種玻璃擺設品,我們都不能接受的。你一放了進去,其實是會阻礙到這個分類的進行,有時會傷到我們工作人員。」
負責人也表示,通過新回收箱收集到的物品會轉移到馬來西亞工廠分類和處理。它們可作為二手衣出口到各地,或升級再造為清潔布。無法再循環的材料則用於水泥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