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大有李光前講堂和李光前醫學院,大家知道這紀念的李光前先生是何許人也?小助手這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的勵志故事。
少年漂泊,求學暨南
李光前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少時家境貧寒,十歲時隨父親出洋,遷往新加坡謀生。父親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節衣縮食,供子女讀書。在新加坡,李光前進入當地學費低廉的英印學堂接受英文教育,而為了不忘記母語,周末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課餘時間更是大量閱讀中國的古典名著,對祖國充滿著深刻的感情。

來源:jinan.uni.com
1906年,在清末新政的影響下,清政府創立了專供華僑讀書的暨南學堂(現暨南大學前身)。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進南京暨南學堂就讀。兩年後,李光前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暨南學堂畢業。
涉足商界,事業長足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友人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繫,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來源:dongyameishan.com
後來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負責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他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並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幹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來源:jinan.com
1927年,李光前離開謙益,開始獨立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來源:bina.com
李光前目光長遠,格局廣大,後來進軍金融業,與人投資合辦華商銀行,後將其與本地兩大銀行合併為華僑銀行。李光前一躍成為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稱為「華僑銀行之父」。
心系教育,捐資助教
李光前始終秉承「達者兼濟天下」的使命感,投入大量財力、精力,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
1934年,他接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來源:xuesi.com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流言頗多,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來源:nanyanghis.com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 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近幾年,獲李氏基金資助的大型項目中,南大的李光前醫學院是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

來源:早報
南大李光前醫學院,是由李氏基金捐贈1億5000萬元,以及政府配對捐款下合力資助打造的。這至今仍是捐贈給新加坡教育領域、數額最大的一筆私人捐獻。
南大校董發言人在2011年宣布上述消息時曾說:「新醫學院將培育有心為社會服務的年輕醫生。李光前不以財富自肥利己,而用它來改進社會,他的無私與慷慨,將激勵著醫學院的學生。」

來源:FB
在新加坡各個角落,矗立著許多名稱帶有「李光前」字樣的機構和設施。這些設施小則文化或體育社團禮堂,大則博物館或醫學院,它們皆以李光前的名字命名,表達對這位已故企業家和慈善家的敬重,以及對李氏基金慷慨捐助的銘記和感恩。
參考資料:
1. "Lee Kong Chian: The Story Behind That Name In Your School", Mustshare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