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體經濟
想知道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新加坡生活水平跟大陸比如何?我們來看看新加坡歷年GDP。目前新加坡人均GDP為6.4萬美元,我們中國2019年才突破人均一萬美元,而新加坡突破人均一萬美元是什麼時候?看看下圖,是1989年。 也就是說,從經濟角度,新加坡30年前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現在中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注意,這裡說的是「從經濟角度」和「平均」。

如果只拿發達城市來說,深圳在2019年人均是29498美元,也就是新加坡2005年水平。當然,由於二八法則在一線城市開始顯現,會有估摸兩成人感覺到國內一線城市的生活水平會比新加坡好。我也認為北上廣深的生活水平很高,雖然基建方面比新加坡好,但雖然人均GDP還在新加坡十五年前水平。
2.住房
首先說私人住宅,外國人在新加坡只能買私人住宅。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年回報率在3%-4%之間。而國內一線城市1.5%左右的回報率而言。 然後說說80%新加坡的人都選擇的組屋。2019年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組屋的價格中位數為40萬新元,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則為8萬7000新元,房價收入比是4.6倍。而且首付只要10%。這個價格是絕大部分新加坡人都能承受得起的。而同樣是金融城市,香港的房價收入比為20.9。這個數字深圳最高達36.1。

3.生活便利度
我們中國的網際網路思維深入每一個角落,我們的物流及其發達,網購非常便利,次日達是常態,一千公里外發的貨,一般兩三天就能到。而新加坡本地的網購,從新加坡本地發貨,快的話也得兩三天。中國的移動支付非常發達,連地攤都能手機支付,而在新加坡,就沒這麼方便了,不僅紙幣使用頻率很高,找零還全是硬幣。
3.教育
推崇精英主義的新加坡,一直把以個人能力和成績為基礎作為一種進步體制。因此新加坡教育也多暗含了一層分流的意義。在學生小學畢業後,就通過會考細分自己的去向,最終能進入優質大學的,只是少部分的精英。

在新加坡,精英教育充滿了競爭性和絕對的公平性。無論孩子們的家境如何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選擇自己想去的學校~
數據顯示:新加坡有一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考取了小六會考中三分之二的高分,從而進入更好的學校,獲得了社會地位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