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近期對新加坡本地公司大開刀,原因就是:將近有50家沒認真考慮雇用本地求職者,這些公司的多達500份就業准證申請不獲批准,以對其他企業起警戒作用。
人力部長林瑞生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人力部的開支預算時,透露以上數據。
為幫助更多企業公平考慮雇用本地員工,人力部和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TAFEP)自去年2月起合作,把在雇用新加坡員工方面不達標的公司列入「公平考量框架」監督名單。
這些標準包括新加坡員工的比重,以及是否有計劃栽培新加坡員工。
林瑞生說,名單原有100家公司,截至上個月,則有250家公司接受觀察。這些公司包括資訊科技與通訊、金融與保險、專業服務等領域。被列入監督名單的公司將獲得TAFEP長達六個月的協助,以改進公司招聘與人力資源管理政策。
林瑞生說:「大部分公司在這期間正面回應,他們願意與勞動力發展局、全國職工總會,以及大專學府合作,嘗試聘用更多本地員工,並制定計劃栽培他們。」
在這些公司的努力下,受僱的本地員工比過去多出800名;公司若繼續改善做法,更公平地考慮雇用新加坡求職者,將陸續從監督名單中除名。
不過,林瑞生透露,有約50家公司對TAFEP的協助反應冷淡,也不願意改善公司現有政策。人力部在TAFEP建議下,駁回這些公司約500份就業准證的部分申請,另有公司自行取消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