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子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回答:
除去富二代、中彩票等極端情況
如果月薪買得起一平米房子
在這個城市才配有安全感
拿出小算盤一打
組屋差不多4-6千新幣/平米
公寓1萬8新幣/平米
(較為中心地區)
外國人不能買組屋
那麼按照這個說法
月薪達到1萬8才有安全感
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人
卻是寥寥無幾

在經濟上捉襟見肘
不得不說確實是
最容易沒有安全感的
資金充足就能夠抵擋更大的風險
「外來人」月薪多少
才能夠在新加坡擁有安全感?
01
基本生活費清單
飯要吃的吧?
房子要租的吧……
問椰子怎麼樣才有安全感
我也是一臉的懵波
不如我全都列出來
大家自己感受吧:
【吃】

【住】

【穿】

【行】

【娛樂】

粗略的計算一下
一個月租房,吃飯,生活雜費
隨便買點衣服,看個電影
感覺2000新幣都不太夠花
02
什麼才是安全感?
在海外的不安,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對未來的不可控。
三十而立,但是大多數30歲的海外黨,還很難說清楚以後會是怎麼樣的。去留之間,甚至都無法做出一種抉擇。這跟大多數「留守青年」不同。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種不安感,是無限的可能性。
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把不安和焦慮的終極原因,落實到錢。標準,就是月薪!
如果父母在這邊、身體健康,手裡有兩套房(以後能留給你),工作穩定不怕准證到期和裁員,孩子教育費拿的出,那麼你還會沒有安全感麼?
應該不會。

03
怎麼才算有安全感?
安全感跟月薪關係真的不大,以後看到這種文章《外來人在新加坡月薪6k,才有安全感?》,就不用點開了。
安全感不單單是月薪,有人月入6k仍過得很艱難,老公在新加坡月薪6000新幣!不幫我申請PR,也不回國!我們就這樣常年兩地分居著。。。而有些人月入三四千卻活得快意瀟灑……
月薪不能完全代表安全感,只是月薪更高安全感肯定會更強一些。
畢竟經濟學上的一個說法:持續的支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