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大學2022年應屆畢業生的月薪中位數較2021年多了400新元。(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在新加坡,有一紙大學文憑的社會新鮮人,去年的「薪情」比前年足足漲了10.5%。其中有一類科系的畢業生,剛畢業半年的月薪中位數,甚至比全國中位數水平還高!
上述數據源自本地四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及新躍社科大學前日(20日)聯合公布的「2022年應屆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這項調查共訪問了1萬零700名2022年畢業本地大學生,報告有兩個重點:
2022年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為93.8%,稍低於2021年的94.4%;
但這群畢業生的月薪中位數達到4200新元,較2021年的3800新元提升不少。
整體就業率低於前年
整體而言,2022年本地大學畢業生畢業六個月後,未受僱比例為6.2%,較2021年的5.6%高,但選擇全職工作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2022年有多達87.5%畢業生找到全職工作,高於2021年的84%,兼職比例從2021年的8.7%降低至2022年的4.5%,自由業工作的比例則變化不大。

去年在畢業後六個月內找到全職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較前年高。(聯合早報)
不同領域科系薪資差距大
此項調查所計算的月薪中位數隻涵蓋全職工作。
儘管月薪中位數為4200新元,但不同領域科系的薪資水平差距頗大。
近年來在市場上頗為吃香的資訊與數碼科技類是「薪情」最高的科系類別,其畢業生在2022年的月薪已達到5625新元水平。
新加坡2022年的全國月薪中位數為5070新元。在所有受調查的科系類別中,資訊與數碼科技畢業生2022年的月薪中位數(5625新元)是唯一超過全國水平的科系,吃香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來自工程科系類別的畢業生才是月薪中位數增幅最大的群體。去年該科系畢業生的月薪中位數為4600元,比2021年增加了18%。
相較之下,文學、設計與媒體的月薪中位數則停滯不前,2022年與2021年相比同為3500新元。
文學、設計與媒體的月薪中位數與收入居冠的資訊與數碼科技類足足相差了2125新元。
值得注意的是,文學、設計與媒體相關科系畢業生全職工作的比例亦敬陪末座。該科系畢業生2022年的全職工作比例僅有72.2%,遠低於平均的87.5%。
同被歸入「文科」範疇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畢業生的全職工作比例(80.6%)同樣低於平均。
這些數據顯示,廣義的文科畢業生在本地就業市場的處境遜於其他同儕,這種現象須加以警惕。
另一全職工作比例低於平均的是純科學的相關科系(80.6%)。
與此同時,資訊與數碼科技類工程類的全職工作比例最高(93.5%),醫療科學(92.9%)與工程類(91.7%)次之。

2022年本地大學畢業生月薪中位數。(紅螞蟻製圖,資料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躍社科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畢業的本地大學生月薪中位數(4200新元)比2021年成長了10.5%,或400新元,也比全國月薪中位數同年段的8.3%增幅來得更高。
需完成培訓的特定科系畢業生就業率降低
不除了上述調查,本地四所大學還針對另外800名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
這些畢業生都是來自需要實務培訓的特定科系,例如人們所熟知的醫學、法律等科系。
這項調查發現,2022年完成相關培訓後獲聘的畢業生比例為97.4%,低於2021年的98.1%。
上述類別的畢業生在2022年的月薪中位數也達到了5500新元,較前一年增加了500新元,或10%。
需警惕不同科系與不同學歷者的薪資差距
整體而言,大學畢業生剛入職場就有「好薪情」,固然可喜可賀。但需要警惕的是,在此消彼長下,各類科系組別畢業生的起薪差距恐會進一步拉大。
國大去年公布的一項研究數據更顯示,有大學文憑或更高學歷年輕國人的薪資是工藝教育學院,以及中學或更低學歷者的兩倍有餘。
上述現象,有必要予以關注,包括考慮為起薪偏低的大學科系學生提供迎合新時代產業的訓練,同時持續改善本地社會「唯有讀書高」的風氣,避免不同專業與不同學歷者的入職起薪差距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