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醫護人員所受的虐待與騷擾多數來自病患,占所有惡劣行為的41%。(國立大學醫學組織提供)
作者 張麗苹
新加坡的醫護人員被辱罵、動粗、騷擾的頻率有多高?
超過三分之二醫護人員過去一年,曾目睹或親身經歷被病患或他們的看護者虐待或騷擾;
三分之一醫護人員每周至少目睹或經歷一次虐待或騷擾;
55%藥劑師每周至少目睹或經歷一次虐待或騷擾;
41%的虐待或騷擾行為源自病患與客戶,28%源自病患的看護與訪客,其餘31%源自同事或上司。
這些虐待或騷擾行為包括:
大喊大叫
辱罵、帶貶低性的言語
威脅(通常是病患或看護者恫言要投訴醫護人員,或訴諸法律行為)
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
動粗、肢體上的攻擊
性騷擾
為什麼有超過半數藥劑師每周都目睹或經歷一次虐待或騷擾呢?這很可能是因為藥劑師通常是病人與親屬在出院前的最後一站,承接了累積的怨氣。

新加坡中央醫院取藥處。(聯合早報)
上述數據是預防騷擾和暴力對待醫護人員勞資政工作小組,對3000多名醫護人員和1500多名公眾進行調查後發現的,足見新加坡醫護人員的難堪處境。
病患與看護「硬硬來」得理不饒人地辱罵騷擾或動粗,醫院今後也要強硬起來了,對這些施暴者零容忍。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個人臉書上發貼文說:
「醫護人員是醫療體系的心臟與靈魂,他們絕大多數都得到尊重與感謝。但永遠都有少數公眾,對我們的醫護人員態度惡劣。」


醫院祭出「硬招」 因此,醫院準備三管齊下強硬起來。
保護面對虐待和騷擾的醫護人員
預防虐待和騷擾的情況出現
促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和看護之間的正面關係
將勞資政工作小組的建議用大白話說就是: 態度惡劣又有虐待暴力傾向的病患,符合條件者統統趕出醫院。
何謂符合條件?就是那些不需要緊急醫療護理的病患。
紅螞蟻立即能想到的就是那些只有小病小痛卻脾氣暴躁的病患。以後這些人如果對醫護人員「出口成髒」或動手傷人,醫院就可以名正言順「關門放狗」。
態度惡劣屢勸不改的病患,醫院甚至可以禁止他們踏入醫院。陪同病患的親屬與看護也一樣,如果虐待或騷擾醫護人員,同樣也會吃「閉門羹」。醫院也可以給肇事者發出警告,並婉拒他們提出的無理要求。
簡單說就是:態度不治一治,就不給治病!

最理想和諧的相處情況就是,醫護人員與病患都能將心比心,相互諒解。(聯合早報)
紅螞蟻早前曾報道過本地前線醫護人員遭動粗或騷擾事件連續四年攀升的情況。
王乙康部長2022年1月在一份國會書面答覆中透露:
截至2021年11月,新加坡共出現了1400起對醫護人員動粗或騷擾的事件。
相關事件從2018年的1080起、2019年的1200起,增至2020年的1300起,每年平均增加100起。
網民:有難搞的病患也會有不好的醫護人員
對於勞資政工作小組的建議,網上支持的聲音不少,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則分為兩類。
第一類:醫者父母心,不該驅逐病人

第二類:不排除有些醫護人員也很難搞



紅螞蟻相信許多蟻粉都曾遇見過非常好有愛心的醫護人員,也肯定有碰過讓你感到生氣的看病體驗。
即使沒有親身目睹或經歷,多少也會從身邊的親戚朋友那裡聽到各種與醫護人員相關的感人、氣人、嚇人故事。
劃清界限保護醫護人員固然重要,醫護人員的醫德與將心比心也很重要。病患為何會態度惡劣,甚至動手?果真是天性如此,還是因為忍不住病痛、內心難受或受到刺激才想宣洩出來?
醫護人員醫治的不僅僅是病患的身體病痛,也必須照顧到他們的身心感受。最難醫治也最考功夫的,往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話說回來,得罪誰也別得罪醫護人員,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