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早報報道,貿工部長顏金勇在施政方針附錄中說,儘管其他國家採取更多保護主義措施,新加坡仍會擴大貿易活動和市場,讓它們更多元化,同時爭取更多再出口和貨物轉運,使新加坡進一步融入全球供應鏈。
人民是新加坡經濟的核心,政府接下來將在金融和科技等領域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就業和技能提升機會,打造更有活力的經濟。

推動經濟增長 創造良好就業
貿工部、通訊及新聞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國立研究基金會星期三(4月12日)發布施政方針附錄,闡述如何對世界保持開放、推動下一階段的經濟轉型,以及協助員工把握機遇等施政重點。
貿工部將致力於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合作來提升企業和員工的技能,以便把握機遇,帶領新加坡走向繁榮和蓬勃。
顏金勇指出,「這會加強我們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為新加坡帶來高價值的經濟活動和良好就業機會。」

貿工部也會與人力部和教育部合作,讓民眾具備行業相關技能,並確保人員培訓能更好地配合行業需求。
面對人力資源局限,貿工部將繼續吸引全球人才和「造雨人」(rainmakers,即能為企業帶來新商機並贏得新客戶的人才),提供與我國勞動隊伍互補的技能。
科技方面,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在附錄中說,政府將幫助資訊通信領域及以外的人員,在5G、人工智慧和網絡安全等高需求領域提高和深化技能,並且繼續協助新加坡人提升數碼能力。
提升半導體等戰略技術領域能力 以支持下一步經濟轉型
研究和創新是推動新加坡經濟的另一部分。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說,基金會將通過提升新加坡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戰略技術領域的能力,來支持經濟轉型的下一個方向。「這將解鎖新的增長機會,並為新加坡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強大的人才庫也是研究、創新和企業投資取得良好成果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本地公共和業界研究人員的數量在2020年達4萬6000人,比2000年的2萬人增加超過一倍。

新加坡將繼續培養年輕人對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領域的興趣,並為有意從事研究工作的人提供多種途徑,從而建立起堅實的研究人才核心。
王瑞傑也提到,作為小國和國際化城市,新加坡必須對國際頂尖人才保持開放態度,也會繼續通過借調公共研究人員給本地企業等方式,加強學術界、公共研究機構和業界研究人才的滲透力。
持續提升金融人員技能
在金融方面,負責金管局事務的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說,金管局和銀行及金融學院將與業界和勞資政三方夥伴緊密合作,持續為金融人員提升技能,並為領域的未來發展深化能力。
除了建立增長領域的能力,金管局也會支持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金融專業人士進行培訓、培養可持續發展和科技等領域的專才,並通過國際曝光和建立寶貴網絡的機會,培養未來的金融領導者。

金管局早前與業界合作推出的產業轉型藍圖,目標是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讓金融服務行業每年取得平均4%到5%的增長,同時年均創造3000到4000個凈就業機會。
尚達曼說,金融領域正朝這些目標邁進,過去兩年的年均增長為4.8%,每年平均增加7300個就業崗位。
今天的內容分享就到這裡,希望我們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本文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如存在侵權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繫刪除!網友發布的原創貼文版權歸原作者,默認授權給新加坡眼包括app在內的各平台署名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