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陳福來(右)和湯秀香盼發揚女兒的興趣,將打字機介紹給更多人。(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六旬夫妻退休後創業,開設「迷你博物館」展示70多台打字機。儘管每月收入僅夠支付一半的租金,起初甚至出現零收入情況,但為替女兒圓夢、讓更多人認識打字機也在所不惜。
自去年11月,新加坡哈芝巷出現了當地首家打字機空間,由夫妻陳福來(68歲)和湯秀香(66歲)一起經營。
店裡所展示的約70台打字機,主要是女兒陳丹微(38歲)15年來,從德國、澳洲和美國等國家收集而來,出手買下的打字機從100元(新幣,下同)至1000元左右不等。
其中,較獨特的收藏品包括雙鴿中文打字機,和透過打字機收藏者朋友,從德國淘到逾百年歷史的古董索引打字機等。
《新明日報》報道,陳丹微是一名上班族,她受訪時說一想到收藏的大批打字機,缺少被使用和欣賞的機會就覺得可惜。
去年10月,她得知哈芝巷這間店鋪欲出租,和家人考慮後決定租下店面,由父母打理。
「哈芝巷有人流也充滿復古風味,店鋪空間大小也剛好,讓人感到溫馨,在這裡經營打字機空間再適合不過。」
除了展示打字機收藏,該打字機空間也提供打字機體驗、工作坊等活動讓公眾付費參與。在顧客反饋下,也準備了約10台古董打字機供出售。
今年初退休的湯秀香為了開店,將退休計劃即旅行和志工服務暫時擱置,坦言至今生意仍處赤字情況,收入也僅夠支付一半的租金,需靠儲蓄維持。
夫妻倆透露,周日人流較少,有時大半天都沒有生意,只有來看看的訪客。
陳福來表示,這個打字機空間對他們而言,比起生意更像是經營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些日子收穫了有意義的交流、顧客的滿意回饋,都成為了我們的推動力,使我們幾乎忘卻了財務上的挑戰。」
湯秀香也分享,曾有年輕顧客想要寫「Friend(朋友)」卻忘了怎麼拼寫。
「現在我們習慣使用縮寫,手機電腦也有自動改正的功能,盼望這個空間可以提醒大家放慢腳步,重新感受書寫的樂趣。」
現在,陳福來和湯秀香在女兒耳濡目染下也愛上打字機,為了創業還自己進修打字機相關的知識,好比陳福來正在繼續學習打字機的保養和維修技術。
小男生愛收藏
記者日前走訪該打字機空間,碰到了對打字機了如指掌的10歲小男生羅愷樂和母親一同到訪。
他說,在YouTube上接觸到打字機的視頻被深深吸引,而自己也收集了3台打字機。
聊起打字機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羅愷樂說,他偶然得知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後,初次到訪便流連忘返,母親還一度得催促他回家。
「我覺得打字機的機械和操作方式很神奇,平時喜歡研究它的機械。」
英文系出生的陳丹微,認為用打字機來列印詩歌和寫日記很浪漫,於是對打字機萌生興趣。
怕被嘮叨 60台藏床底與儲藏室
15年前於結霜橋舊貨市場以低於20元購入了第一台打字機後,陳丹微便開始鑽研打字機,開啟了收集的旅程。
起初,陳丹微會顧慮心愛的打字機被多人使用有可能受損,但隨著她發現通過展示自己的收藏品可助更多人認識打字機,也有機會和志同道合者交流,獲益良多。
她打趣說:「以前擔心父母發現後會嘮叨,還曾經把打字機藏在床底和儲藏室。直到開店前夕父母才知道我已收藏了6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