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洲多國疫情出現反彈,新加坡禁止南亞國家人員入境,暫停辦理疫情高風險地區工人的新入境申請,給國內本來就匱乏的勞動力市場帶來更大壓力。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呼籲政府擴大勞動力來源,否則經濟將付出巨大代價。

新加坡大量工作依靠外籍勞工,疫情期間,許多外籍勞工選擇回國或遭辭退。去年,新加坡非居民就業人數減少了195900人,整體就業人數縮減了4.8%。旅行限制也導致新的外籍勞工難以入境。外籍勞工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相比疫情前外籍勞工人數大約減少了15%。
隨著疫情平緩,新加坡經濟快速復甦,更多企業開始擴大經營,增加人手。然而亞洲多國近期疫情惡化,新加坡進一步收緊了入境限制,推高了用工成本。雖然新加坡規定建築業、海事船業、製造業的外籍勞工入境不受限制,但是許多中小企業無力負擔高額的工資及額外產生的費用,不得不被迫縮小規模或關閉。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擔心人力不足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新加坡作為商業中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如果投資撤離,也意味著當地人的就業機會流失,給經濟帶來無法承受之重。因此擴大勞動力來源,提高科技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

新加坡外籍勞工管理中心主席 楊木光:貿工部和相關的政府部門,據我了解目前都加大力度向中小企業去協助他們。

新加坡國立大學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 盧耀群:(擴大)柬埔寨、寮國甚至是越南(外籍勞工數量),當然這不是良策。長久來說要進行經濟轉型,使用更多科技技術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