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若同時出現 將使我國更炎熱乾燥

厄爾尼諾現象和預計發生的印度洋正偶極如果同時出現,將使新加坡和周圍地區的氣候變得更炎熱乾燥。
根據氣象署資料,截至6月30日,這兩種現象預計將在7月到8月,也就是這一兩個月內在本地形成,並有可能在下半年逐漸增強。而有公共醫院的熱損傷急診患者,已出現增加趨勢,自5月起每星期治療的相關病患就增加了一倍。
酷熱難耐時除了要遮蔭防曬,更得攝取充足水分。國立大學醫學組織旗下的國立大學醫院,黃廷方綜合醫院和裕廊社區醫院,自5月天氣變得更炎熱後,每星期治療的熱損傷急診患者,從平均兩人增加到四人。
國立大學醫院急診科顧問醫生王培昀表示,「熱損傷主要的是熱衰竭和中暑。如果熱衰竭不好好治療的話,這可能變成中暑。患者神志不清、體溫可以超過40度以上。許多的器官功能可能會有衰竭的風險。」
如果霧霾和熱浪同時來襲,高風險群體如孕婦年長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得多加防備。新加坡氣象研究中心指出,我國下半年會有多乾燥、炎熱,取決於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的強度。但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新加坡氣象研究中心科研人員陳瑋龍說:「儘管拉尼娜通常會帶來較低的氣溫,我們看見近年的拉尼娜發生時氣溫比有些年份的厄爾尼諾的氣溫還來得高。」
陳瑋龍表示,如果我國今年迎來了強烈或中等的厄爾尼諾,2014年到2023年,極有可能刷新最熱十年的紀錄。
我國自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年份是2019年、2016年和1998年。其中,2019年是受到強烈印度洋正偶極的影響,1998年和2016年則出現了強烈厄爾尼諾現象。